幼儿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及预防知识
一、幼儿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症状
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或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包括:
1.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细菌感染时更常见)。
呕吐:频繁呕吐,可能伴随食欲下降、拒食。
腹痛:幼儿可能哭闹不安,捂着肚子,年龄较大的孩子会说“肚子疼”。
2.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儿会出现低烧(37.5℃~38.5℃),严重时可能高热(39℃以上)。
精神差:孩子可能乏力、嗜睡、烦躁不安。
脱水表现(需警惕!):
尿量减少(6小时以上无尿)、哭时无泪。
嘴唇干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
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四肢冰凉(需紧急送医!)。
3.不同病原体的特点
病毒性肠胃炎(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
起病急,呕吐明显,可能伴随低烧,腹泻持续3~7天。
细菌性肠胃炎(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可能高热,大便带血或脓液,腹痛较剧烈。
二、如何预防幼儿急性肠胃炎?
预防核心:阻断“病从口入”+ 加强卫生管理
1. 饮食卫生(最关键!)
食物要煮熟煮透:肉类、海鲜、鸡蛋必须彻底加热。
不吃生冷食物:避免凉拌菜、未消毒的牛奶、未洗净的水果。
餐具消毒:奶瓶、碗筷用沸水煮5分钟或蒸汽消毒。
冰箱定期清洁:生熟分开存放,避免细菌交叉污染。
2.个人卫生
勤洗手(七步洗手法):
饭前、便后、玩耍后、接触宠物后必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不共用物:毛巾、水杯、餐具专人专用。
避免手-口接触:教育孩子不咬手指、不随意摸嘴巴。
3.环境消毒
呕吐物、粪便处理:
立即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覆盖,静置30分钟后清理,避免病毒扩散。
玩具、桌面消毒:
每日用消毒湿巾或稀释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保持通风:每天开窗换气,减少空气中病原体浓度。
4. 疫苗接种
轮状病毒疫苗(口服):
适用于2月龄~3岁婴幼儿,可有效预防重症轮状病毒肠胃炎。
5. 幼儿园/托育机构管理
晨检制度:发现呕吐、腹泻儿童立即隔离,通知家长接回。
病例管理:
确诊诺如病毒的幼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再返园。
同一班级多人发病时,需上报疾控中心,必要时停课消杀。
三、家长该如何护理?
1. 防脱水:
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ORS),避免喝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
观察尿量,若6小时无尿或精神萎靡,需就医。
2. 饮食调整:
呕吐严重时可短暂禁食(2~4小时),后逐渐恢复清淡饮食(如米汤、粥、面条)。
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如牛奶、油炸食品)。
3. 何时就医?
腹泻/呕吐超过24小时未缓解。
大便带血、高烧不退、精神差、脱水明显。
婴幼儿(<1岁)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需更谨慎。
预防关键:严把饮食关 + 勤洗手 + 环境消毒。
警惕脱水:尿少、无泪、精神差需及时就医。
疫苗防护:轮状病毒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
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幼儿急性肠胃炎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