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力教师|项目聚能 汇智共成长
——藻江花园幼儿园项目学习小组阶段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4-01-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瑶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的背景下,为促进我园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发挥新北区各课改组的示范引领作用,藻江花园幼儿园在2023年2月成立了第二届“项目学习小组”。

  在近一年的边思边行中,大家共同回溯过往,细数点滴成长,一起聚心凝能、同频共振展翅。2024年1月18日中午1点,藻幼全体教师在百草园区音体室开展了主题为“项目聚能 汇智共成长”的藻幼项目学习小组工作展示活动。

IMG_4533.jpg

  回溯——聚能项目学习过程

  各项目组组长分别围绕2023年度项目组工作,从项目研究计划与目标、具体活动实施、经验梳理、反思与下阶段设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享交流。

  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资源建设小组

  项目组长盛燕老师带领组员们围绕班级资源库的创设与实践、园内植物资源地图建设开展深入研究。项目组通过理论学习,明晰班级材料库的定义与创设价值,梳理出班级资源库环境创设要点,形成班级资源库材料与幼儿产生互动的方法策略。其次,项目组通过初步制作园内资源地图、梳理园内植物资源,积极探索将资源地图与幼儿生活建立关系的策略方法。  

IMG_4538.jpg


  幼儿学习环境评估与提升研究小组

  项目组长梁中艮老师带领组员们重点围绕角色区的创设与评价开展研究。项目组在明晰角色区游戏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梳理各年段角色游戏关键经验。实践中,结合日常角色区游戏的跟踪观察,开展案例式分析与研讨,初步形成角色区游戏创设建议、角色游戏一般流程和相关评价内容。这些经验的梳理不仅是项目小组共同的学习成果,也为全园各班在角色区创设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IMG_4539.jpg


  高质量师幼互动策略研究小组

  项目组长马丹妮老师基于前期的问卷调查,带领老师们共读理论书籍,梳理提炼对高质量师幼互动的个性化解读并形成共识:始终在场、时时懂得、有力支持。在实践中围绕晨间入园、集体活动和区域游戏三大生活环节剖析师幼互动行为,开展相关研讨活动。通过近一年的研究,老师们以回顾-交流-实践-反思的闭环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师幼互动策略案例集,梳理师幼互动方式,并发表相关论文。 

  聚焦问题解决的园本教研研究小组

  项目组长孙新娟老师针对组员教师专业成长情况和园所教研现状做分析,结合自己所在的区园本教研核心组活动,向组员们辐射园本教研设计与案例。项目组共读了《幼儿园项目式园本教研活动设计与实例》的基础上,围绕户外游戏活动的优化、集体教学现场等开展了多次教研活动,并在园级、区级层面开放教研现场。 

IMG_4546.jpg


  融合教育指导策略研究小组

  项目组长孙虹老师带领全体组员教师学习融合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帮助教师提升特殊教育专业能力。通过对班级个别特殊幼儿采取跟踪式观察,并在过程中逐步更新了特需儿童观察记录表,探索对特需幼儿在园的融合教育方法与策略;依托市级融合课题和童之源家庭教育成长指导站等平台,开展教师融合教育培训,助力教师更有效的家园沟通。本学年,项目组多次向区级层面开展特需儿童集体活动展示与经验分享,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 

IMG_4549.jpg


  健康保育指导策略研究小组

  项目组长张艳老师结合保健室、总务室,带领后勤队伍的老师们围绕幼儿自主进餐的优化管理开展研究。结合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梳理出幼儿自主进餐的策略。策略一:环境打造,营造温馨氛围。心理环境打造,调节气氛;物质环境打造,明确规定;空间场地设置,取餐专区。策略二:快乐进餐三部曲。①餐前活动:营养播报员;②进餐活动:自主添餐;③餐后活动:自主管理。这些策略在各班级逐步践行,真正让幼儿健康保育工作的优化落到实处。 

  展望——依托项目共生共长

  最后,李潭园长和谢小华副园长对今天的项目组阶段交流做了点评发言,两位园长非常认同项目组团队的付出与努力。各小组活动开展扎实,有方法有策略、有经验有收获;研究过程将全园教师共同卷入,且成果丰富多元。

  同时对各项目组后期的优化提出了具体要求:1.将经验成果辐射到全园,真正服务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来;2.发挥好项目小组的培育新人作用,利用这一平台让青年老师多锻炼、多担当;3.关注活动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及时梳理。

IMG_4553.jpg

  本次项目小组阶段交流展示活动既是对自我的一种总结与评价,也是一次园内的经验辐射与交流碰撞,希望在这样的相互学习中,我们不断夯实自身基础,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同时向外辐射,传递成功的知识和经验,从而真正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撰稿:全黎娜 摄影:徐瑶 审核:谢小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版权所有
园长信箱:zaoyou123456@sina.cn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