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幼儿园科学区环境创设
发布时间:2021-04-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配置员

共读:幼儿园科学区环境创设

领读:孙新娟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科学学习不是听科学、记科学,而是实实在在地"做"科学,是像科学家一样亲历探究的过程,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那么,怎样创设科学区才能引导幼儿真正地"做"科学,实现科学区的价值呢?对此,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实践。
一、环境创设
    科学区可以分为室内科学区和室外科学区
    但是无论创设哪种的科学区,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科学区设置在教室里的安静区,并且是封闭的,能使儿童很少受到干扰,并且能更好的专注于活动的地方。
  读完这一条,我就赶紧去看了一下我们班的科学区。我们班的科学区与益智区阅读区等相对安静的区域相邻,远离角色区和活动室门口。同时,我们利用多层的材料柜、材料架形成一定的隔挡,围合成半封闭、半开放的区域格局,形成相对独立且安静的空间。
  这一点我们藻幼的老师都做的很好。
   关于科学区环境的创设,273页一共说了15条,我们老师可以翻到273页浏览一下。其中有一条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在科学区投入实验室的工作服,增加科学区的吸引力。用写着"科学家"字样的鸭舌帽确定科学区活动的人数,帮助儿童建立角色意识。也可以为科学区创设吸引人的外围,例如:用帐篷或者洞穴做科学实验室。
二、材料与活动的选择
  材料是幼儿科学学习的载体,是他们建构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中介。
  科学区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可触可感的体验。活动和材料应当能鼓励“如果”…就会怎么样的探索。为儿童提供于目前探索的主题相关的具体内容与大概念建立。
  科学区的材料不一定要每周都更换,但是当儿童在探究中出现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增加材料或者改变区域,使儿童能找到答案。
  在科学区,我们将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通过材料物化,给幼儿提供操作的机会,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感知和理解其中蕴藏的科学概念,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适宜科学区开展的活动
  科学区创设以后,要开展哪些适宜的科学活动呢?这个书上也说了很多,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主要分为四大类:
    1.物理科学区的活动。比如说跟液体啊,泡泡啊,沉浮,运动和磁铁的物理科学。对于物理科学方面,我觉得并不是要让幼儿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而是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积累关于丰富经验。
  2.生命科学区活动。
    研究动物,可以给动物可以探索设计动物的栖息场所,帮助孩子们学习动物的栖居特征,给动物设计各种各样的寝具,最后观察动物比较多喜欢的是哪种寝具。对于一些寿命比较短的动物,可以探究它的生命周期和变化。
   研究植物,可以研究种子的外表,比如说大小,形状,颜色,质地;植物成长以后的变化,例如:有的种子长成了花儿,灌木,树,果子或者其他食物。植物的种子都长在植物的哪些地方。
  总之,通过饲养动物和种植植物等活动,让一孩子对动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建立对生物的特征、生长需求、生长周期等方面内容的认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地球与空间科学
   可以探讨泥土、岩石、水和冰。
    关于泥土的探究这本书上说的内容,跟上次南京师范大学王丽教授说的研究点还挺像的,通过对泥土的颜色,质地,粘稠度进行探究分类,把植物种在不同的土壤里,了解泥土和动植物的生长关系。给土壤的分层,探究泥土中不同的混合物等等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虽然关于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探究有点深奥,涉及地质学、气象学、天文学等多门学科,但对幼儿来说,关于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探究不是为了知道深奥的学科知识,而是为来结合日常,积累关于地球和空间科学的经验。例如:观察太阳、月亮的活动,认识天气的裱花和气候的转换,让他们对地球空间充满好奇。
  4.工程区活动
    可以与建构去结合。
四、教师支持科学区学习的策略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科学区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更多的是间接的指导: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探索、不断接受挑战的愿望;通过提供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及时组织活动过程中及活动后的交流分享,促进幼儿相互学习。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有确定科学概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版权所有
园长信箱:zaoyou123456@sina.cn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