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一所园的灵魂,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彰显园所办学水平的强弱。而课程质量的提高则离不开教研的的支持、离不开教师深入的研究更离不开专家现场的指导。12月22日下午常州市教育创新课题“园际联动课程审议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课题组全体成员齐聚藻江花园幼儿园,开展了本课题组的第四次研讨活动。
现场教研 展课程前审议路径
本次大班组教师在教研组长薛盼老师的带领下,就大班主题课程《拥抱冬天》进行了课程开展前的审议活动。活动从回顾经验、对接兴趣、了解需求这三个方面引入,在充分分析、解读幼儿之后,对各班级在《拥抱冬天》这个主题下,预计的课程进行了审议。大班组老师围绕着课程目标、课程走向、课程资源、区域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四个方面进行了审议。从活动中每位教师的发言可见教师在课程开展前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和深入思考。大家在经过思维的碰撞之后,让课程的内容更加丰满,让课程可能的走向更加清晰。
交流分享 呈课程前审议经验
虞永平教授说:“课程审议是一项幼儿园的日常工作……还是一项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作”。的确课程审议也是我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伴随在课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课程审议,提升了我园课程的质量,实现了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的目的。藻幼副园长李潭以“不同主体在课程前审议中的作用”为题,从“班级教师自审”、“级组教师共审”、“园部行政统审”三个方面,阐述了不同审议主体在课程审议中的“位”与“为”。
互动研讨 提课程前审议质量
基于本次大班组课程前审议的现场,结合李园长课程审议的经验分享,常州市教育创新课题组的成员们以“聚焦现场,深度剖析”为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整个研讨过程既“有笑”又“有效”。针对审议现场有组员说:“这次课程前审议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整个过程信息量非常大”;有的组员说:“本次审议的现场非常开放,就各班班本化的课程给予了方向上的把控”;还有的组员说:“整个教研过程张弛有度、教研过程线索明了”。在学习的同时,大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调查孩子的问题本身有问题吗?”“一个孩子的兴趣能代表全体孩子的兴趣吗?”“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味追随孩子,那教师的作用在哪里?”通过组员们相互间的经验分享和思维碰撞,不断助推课程审议向深处行。
专家引领 明课程审议方向
活动最后,课题组的两位组长:市教科院的庄春梅老师和张丽霞老师肯定藻幼在课程前审议上的做法,同时张丽霞老师就课程前审议也提出了三点思考:一是调查的时机在何时最合适?二是课程的预设仅仅从儿童出发就可以了吗?教育的立场儿童的立场体现在哪里?三是一日活动如何在审议中如何体现?庄春梅老师就接下来将要开展的后审议也给出了三个方向:一审儿童的发展,二审资源的利用,三审教师的支持策略。
好的教研不是为了终结某个问题,而是为了激发更多的思考和行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庄老师和张老师的引领下,带着梦想继续前行。
(撰稿:徐瑶 摄像:吴莉樱 审核:李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