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当今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课程不是静态用来呈现知识的“课”,而是一个动态不断实现意义的“程”。所以,更多幼教工作者意识到儿童所需的课程,终将是通过他们的生活来实现的。在我们藻幼,孩子们总是能够借助自己的发现和经验来生成一系列有价值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里有棵橘子树》来自于孩子的偶然发现,并引发了一系列对橘子的认识。
一、各显神通摘橘子
橘子挂在高高的树上,怎么摘下来呢?孩子们想出了各种办法:试图摇晃橘子树;有的踩凳子摘,有的找来扫把打;还有的尝试爬到树上采。一个人摘不到就几个伙伴一起来,一种方法不行就想更多的办法,最后终于摘到了高高树上的橘子。
二、橘子新发现
摘下橘子,仔细观察:一棵树上有的橘子是绿色的,有的橘子是红色的;尝一尝,红色橘子是甜甜的,绿色橘子却很酸。对比之后,孩子们知道了橘子没成熟之前是绿色的,等到橘子红了,就甜了。
和橘子相似的水果也很多,例如:柠檬、橙子,如何辨别它们,孩子们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通过辨别发现:柠檬的颜色淡一些,味道很酸;橙子表面最粗糙,但是最甜;橘子最容易剥皮,里面是一瓣一瓣的。
三、橘子一身都是宝
通过调查孩子发现:橘子是水果,除了可以直接吃;橘络可以治疗咳嗽;橘皮是中药可以用来泡茶。
四、橘子大变身
橘子不仅好吃,还可以拿来创作:写生橘子树,记录橘子的生长变化;仔细观察不同形态的橘子,画板上橘子真假难辨;利用橘皮不同的形状变出不同的动物等等。
通过幼儿园里的这棵橘子树,孩子们体验到了一起想办法摘橘子得乐趣;了解到橘子除了好吃还有更多的药用价值;知道了橘子和别的水果是不一样的;更是奇思妙想让橘子进行了一次大变身。
这样的课程是从儿童兴趣出发,不仅满足了当下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他们生命成长的需求。
(撰稿:吕丽萍 摄影:徐瑶 审核:李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