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的智慧
发布时间:2009-10-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我们正处在一个“孩子不好过,家长更为难”的时代,与我们自己成长的时代相比,今天的孩子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更艰难的成长环境。统计数字显示,与20年前比较,现今的孩子———学习能力下降了;———责任心、自信心下降了;———情绪处理及社会技能更差了;———变得更神经质、更易生气、更情绪化、更消沉、更孤僻、更易冲动、更不听话。今天的家长比起自己上一代的父母更努力的工作,体会着更多的竞争与压力,工作的时间更长,压力更大,换句话说大部分今天的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比当年自己做孩子的时候更少,而所做的沟通,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退步。长久以来,孩子一直依靠家庭中成人的教导,或者在与其他孩子玩耍中学到基本的情绪处理和社交的技能。在今天的社会里这些学习的途径日渐消失。

今天的孩子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对着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机,在享有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同时,也降低了孩子在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情绪处理、创新、责任等方面的许多重要的生活能力。

家长与孩子之间,本来应该有着最亲密的关系,可是今天的家长有时会觉得与孩子之间无话可说,孩子也常常不愿把心中的想法与家长分享。不少家庭每天都发生争吵,两代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深。

A.父母会影响孩子整体人格的形成

一个有成就的孩子:在于培养而不只是教育;在于关注他的人格与情商而不只是关注他的知识与技能;在于注重他的心灵成长而不是过多注重他考试的一时得失;在于开发他的右脑创新、直觉、动手能力,而不是强调左脑大量死记硬背的做法。

———孩子学习认真在于父母言行一致的表现;

———孩子懂事在于家长对于自己父母的孝敬;

———孩子听话在于父母对孩子的认识与理解;

———孩子自信来自于父母对他的了解与接纳;

———孩子一生的成就来自于父母给予的博爱。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既深又远,父母对于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养育、保护及教育的责任。当父母在执行这些功能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带着人性的本质,也就是趋乐避苦的本能,能带给我们愉悦的事物,我们自然地会去靠近,给我们痛苦的事物就自然地逃开,如同植物本能

地会朝着有阳光的地方生长。以心理学家的眼光来看,我们都被“追求抚慰”与“逃避痛苦”两种习性将人格雕塑成各具其形,而非自然成长的形态。父母亲也很清楚可以用这种本能来操控我们的孩子,所以父母可以给孩子最大的惩罚,就是说:“我不再爱你了。”孩子往往为了得到父母的关爱,愿意做任何事来讨父母的欢喜。

举个例子来说,有些人淋了一点雨会感到很兴奋、很开心,因为他们觉得下雨天充满了浪漫与诗情画意;而有些人每遇到下雨天,就感到烦躁、郁闷、浑身不对劲。我们许许多多孩子的心态倾向,包括孩子与外在世界接触时的感觉,以及孩子现在所觉知到的自己,某种程度上都是被父母影响的结果。

一个好的课程可让你更有机会透过团体去觉察自己与他人互动的方式、自我人格的形成以及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在忙碌的现实生活里,给自己两天时间,好好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现在不好的表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做父母的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在今天的生活中要做哪些改进?我们究竟为自己孩子的人生带来什么影响?透过进一步的觉知与洞察,你会有更大的勇气向自己生命内部去做更深层的挖掘和探索。

B.父母过度批判会让孩子消极自卑

在两天的“为人父母”的课程中,许多家长流着激动的眼泪说:“我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很爱孩子,上了为人父母的这堂课才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多年来的行为和做法,由于自私的爱,多少次的伤害了孩子”,在孩子的成长中一方面我们的家长在生活上尽量给予着孩子自己所能够做到的一切,但是在精神上又在时常打击着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心灵的阴影。比如,对孩子的过度批评,父母会说:“你怎么又做错了,你实在没有用。”用诸如此类的话来否定孩子的能力。当这个“过度批判”的特质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对孩子长大之后的影响是:孩子心中会有很深的自卑感和罪恶感,而也由于父母对孩子长期的否定及批判,孩子通常会真的相信自己很笨、很傻并且一无是处。当孩子被自己内在那股无由的罪恶感抓住时,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尤其当孩子做错事时,内心会有更深的自责与内疚。

长大之后,孩子对人生的态度会变得比较消极、悲观、没有自信,对于自己的任何表现,总是会习惯性地在心里不断苛求、批判自己,无法给自己正面、积极的自我肯定。由于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低落,使得孩子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然,也有一些因为感到自己内在那种消极、不安、不断反复出现的自卑情结实在太痛苦了,他会选择将自己的消极、自卑震荡到另一个极端去,而变成一个骄傲、自大、过度膨胀自我的人。

这样长大的孩子会变成一个不能真正肯定自己的人,对他人的包容与忍耐度也相对变低,会以同样严苛的态度去要求自己和别人。

C.父母过度干涉与过度保护会让孩子退却逃避

过度保护与过度干涉的父母经常会剥夺孩子独立学习、探索周围事物的能力。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因为父母长期的过度干涉和保护,而被训练得太过依赖父母的意见和决定,他们常常在面对问题或困难时感到退却、无助、没有主见。

有些父母,当孩子自己一个人在画画或在玩拼图时,就会马上过去帮他,或是协助孩子完成美劳课的手工艺品,殊不知这样的帮助常常变成对孩子的干涉。

至于这个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的负面特质,对孩子长大之后的影响是:孩子会变得比较依赖,面对问题时容易退却、逃避,在人生的过程中,缺少应有的担当及责任感。

D.父母朝令夕改会让孩子焦虑不安

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管教方式经常朝令夕改、变幻莫测并缺乏一贯性的原则,使得孩子无法很清楚、明确地知道父母心中真正的想法,以至于当孩子在面对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教导与规范时,往往变得不知所以、无所适从。

比如说:当父母要孩子帮忙做家事时会对孩子说:“你都已经长这么大,怎么还不懂帮家里忙,只会一天到晚跑出去玩……。”可是过了几天,当孩子要和邻居的小朋友出去玩时,他们却又说:“你还小,不准给我出去玩!”或者是有些父母在他心情很好的时候就很亲切地对孩子说:“你最近有什么功课不会做呀?可以拿来问爸爸。”隔了几天之后,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心情变得十分烦躁,而孩子还记得几天前他说话时地关怀与温暖,于是孩子就跑去问了他一道数学习题,这时他却很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呀!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

当父母没有很清楚地让孩子了解,自己情绪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孩子不好或做错事时,长期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经常处于焦虑不安、困惑和矛盾的情绪里,他们对人无法信任、疑心病重,并且特别喜欢去探索别人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或者干脆变成一个缺少怀疑能力、对别人全然相信的人。

E.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孩子的父母

“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孩子的父母”。许多家长用心良苦,望子成龙,但要明白,只有父母的改变才能使孩子得到真正的改变。我们许多父母有着一种内在不平衡的心态与做法,一方面希望孩子多有成就,另一方面却不注重孩子的心灵成长;一方面过多的关注孩子的生活享乐,另一方面又缺乏对孩子注入爱的力量。

一个孩子的成就来源于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与肯定,它就好比给一辆汽车注满了汽油,才能产生能量,这种能量是来自于父母的认可、鼓励、爱、关怀、宽容、理解。今天的知识已经没有什么是我们不能获取的,而我们真正缺乏的是为人父母的智慧。

透过为人父母这堂课程的学习,自己可以不断改变与成长,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父亲或者母亲。当你的生命品质开始发生变化时,会因为你一个人的改变,子孙后代也跟着改变———这就是你在你的人生旅程里所做的最大贡献之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版权所有
园长信箱:zaoyou123456@sina.cn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