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
发布时间:2009-07-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小班体育活动:铃儿响叮当             

       执教者:牟雅静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双脚原地向上跳,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培养弹跳能力及协调能力。

    2、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场地中画一个大圆圈。

    2、场地上悬挂2—3排小串铃或小球、塑料袋等物体,挂物数量多于幼儿人数,高度为超过幼儿头顶1 0厘米左右。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走成大圆圈。

    走走走,向前走,我们跟着老师走,走走走,向前走,走成一个大皮球。

    (2)玩“大皮球”游戏。

    教师站在大圆圈中间做拍球人,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儿歌为:“大皮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拍的轻,跳得低,拍的重,跳得高,拍拍拍,跳跳跳。”幼儿根据歌词有节奏地做双脚向上跳的动作。当老师说:“皮球漏气啦!”幼儿发出“哧,哧”声并起立。当老师说;  “皮球滚掉了!”

    幼儿四散跑。当老师说:  “皮球回来啦!”幼儿回原地围成大皮球。

  2、基本部分

    (1)游戏“铃儿响叮当”。幼儿四散站在悬挂的串铃下,老师交待游戏玩法:原地双脚向上跳起,用头去顶小串铃,铃儿就会发出叮当的响声。

    (2)请个别幼儿示范一次。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双腿曲膝登地跳起的动作。

    (3)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个别幼儿大胆地参加幼儿游戏。

(4)小结

  3、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小鸟飞。幼儿随音乐自由的做鸟飞,理羽毛等动作。

     (2)在老师带领下愉快的飞下场。

                      

 

                                 中班体育活动:灵巧的身体

                                          执教者:张丽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的不同作用,学习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移动身体,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身体动作的表现力。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新的动作,从不同角度思考,独立或合作设计完成动作要求,发展幼儿创新技能。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各类数字卡装扮的数字园,固定1.4米高的绳索,以山坡(上、下)、小河、雷区,电网的标志图分放在绳索下的场地上。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在音乐伴奏下指导幼儿进行走、跑、跳、蹲、扭动身体、钻、爬等基本动作训练。

2、情景导入:“我们的小脚累了,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幼儿自由地在教师身边坐下。

3、提出问题:“刚才我们都用了身体哪些部位做了什么动作?”  (脚走跑、腿弯、屈膝、手动、腰弯、臀扭等)

师生共同小结:身体真灵巧,脚能走,腰能弯,手能撑……

二、探索活动

1、教师:“我们的身体各部分可以做很多动作,现在,请你们做一个动作使身体移动。”(幼儿迅即走或跑)

2、教师深入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小脚,可以用其他部位代替脚移动身体吗?”

教师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大家试试看,还可以用什么部位移动身体,比比谁

的办法多。”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自由选择同伴合作,教师观察、启发、引导辅

助,发现不同的方法,以语言点拔、肢体动作、表情激发保持幼儿活动兴趣。

3、组织集体练习:请个别幼儿示范有代表性的脚不沾地移动身体的动作,集体练习,享受合作学习的愉快。如手膝着地挪动、手膝爬、同伴扶助倒立走、“牛耕田”(两人合作)、攀沿绳、横躺滚、葡匐前进、翻跟头等。教师亲切地帮助个别动作发展差的幼儿。

4、游戏:奇妙的数字园

(1)以神秘的口吻激发兴趣:  “有一个奇妙的园子里,挂满了各种数字,水果、动物,它们上面都有可爱的数字娃娃,想去奇妙的数字园看一看吗?用什么方法上路呢?”

(2)师生讨论去数字园的方法:上山乘揽车(坐后撑),下山滑滑梯(横躺滚),

过河海豚游(鱼跃式),经过地雷区翻个跟头向前走,经过电网小心触电(匍匐

前进)。教师与个别动作发展差的幼儿合作,协助其到达目的地。

(3)幼儿用各种方法到达数字园,欢呼胜利,并欣赏各类数字。

三、放松活动

1、以问激趣:“数字园真奇妙,我们的身体能变成数字吧?”幼儿单独或相互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数字。

2、讨论:我们还能用灵巧的身体变什么?(各种动植物、人物等的模仿动作)。

3、小结:“我们的身体真灵巧,会做那么多有趣的动作,还能脚不沾地做高难度动作,所以我们要爱护身体的每一部分。”

4、结束:“我们的身体累了,该休息了,现在回家吧。”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走回活动室。

 

 

        大班体育活动:摸河蚌

          执教者:陈程

  活动目标:

1.练习在平衡木上做各种动作。

      2.发展平衡能力,提高动作的稳定性。

      3.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平衡木若干根。

      2.各类“贝壳”,(用小玩具代替,数量是幼儿的3—4倍) 放在塑料筐里。

      3.塑料小筐(与幼儿人数相等)、音乐。

      4.创设好小桥、小河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四散在场地上模仿“高个子小矮子”

  动作。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塑料筐,自由玩。

     教师:这是什么?平时家里学校里我们用它来干吗?(幼儿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不用它来……(刚才幼儿回答的),我们请小筐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想想可以做哪些游戏,一起来试一试呢!(幼儿自由玩)

教师小结。

     2.过小河。

     教师:大家的创意都很不错!陈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哦!不过呢,小筐有些累了,我们先把它放一边,让它休息一会。教师:我们呢先来学做小渔翁。小渔翁要先练本领。教师示范过小河:双手叉腰,并蹲下,两脚起踵走过小桥(平衡木)。

     幼儿练习。

3.顶筐过河。

教师:小筐刚才告诉我它也想玩,那我们请它来和我们一起玩吧。先看陈老师是怎么玩的。

 教师示范:头顶小筐,两臂侧平举,走过平衡木,塑料筐不能掉下来。

     幼儿练习。

4.小渔翁摸河蚌。

幼儿一手拿塑料筐,一手扶小桥,用双膝爬过小桥。在爬的过程中向小桥下拿“贝壳”(玩具),每次拿一样。

5.运河蚌。

在每座小桥上放一块积木,幼儿头顶装有河蚌的塑料筐边走边跨过积木,把河蚌运到家里。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模仿河蚌动作,边走两臂边做蚌壳张合动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版权所有
园长信箱:zaoyou123456@sina.cn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