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晨间区域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研究
运动区是近年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表现为,可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择同伴,自主选择活动方式,自主表达,自主学习他人经验。同时,也体现环境的开放性、内容的丰富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殊功能。为此,我们在晨间活动环节尝试开展打破班级界限的区域体育活动,对活动的环境与活动的指导策略上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变“统一活动”为“分区活动”,变“模仿学习”为“探索学习”,变“被动运动”为“主动运动”。让幼儿获得更多自主运动的空间,在与环境中的人或物互动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掌握基本动作的目的,形成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其社会性发展,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快乐体育”。
一、开放式晨间运动区的创设
创设开放式运动环境,目的是让幼儿拥有更多的环境与信息资源,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器械、玩伴和游戏方式,分享不同运动环境的资源,为幼儿创造性活动和合作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我们在开展打破班级晨间运动区活动中,充分挖掘幼儿园的环境资源,创设体现功能性的健身区,开辟探究性“挑战区”及情景性“激趣区”,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大胆活动,快乐合作,自主游戏。
1“健身区”
在户外运动区域的设置上,主要依据场地的特点、幼儿运动量大小、锻炼部位等来划分。我们利用顶层天台,二楼平台,一楼操场、城堡、假山、葡萄架等空间为幼儿创设不同的运动区域,在天台设置以“孔雀”、“火车”为造型的“钻爬区”;以“弯曲桥”木墩为造型的“平衡区”;二楼平台四面通透,不宜高空抛接运动项目,设置成“跳跃区”,并将一面水泥墙勾画出笔的造型,以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让幼儿练习“攀岩”,充满情趣。大操场上添置球门,投篮架等,设置成“运球区”;葡萄架下错落有致地悬挂着高低不同的各色海洋球,设置成“跳跃区”;利用大操场围墙,将废旧轮胎固定墙面,既可攀爬又可作为目标来投掷,使之成为“多功能区”。操场边的小山坡,用废旧皮球、鹅卵石等设置功能不同的运动障碍物,让幼儿在上面赤脚走路,形成有趣的“脚底按摩区”。一楼操场较大,适宜骑车、滑板车、独轮车等,设置成综合运动区……这些丰富的运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可自主选择的多元运动项目,为晨间区域开展提供了物质准备。
2“挑战区”
为了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拥有挑战困难的机会,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我们提供具有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让幼儿选择符合自身要求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练习,从而在各自的水平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开辟了体现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挑战区”,投放大量可重组性的较为廉价的竹子、木头等材料。幼儿园亭子下的场地较为空旷,且遮阳条件好,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借助亭子中的横梁,在其两端悬挂若干条前后排列整齐的铁链,链子下端分别固定在废旧轮胎上,轮胎喷上五彩色,让幼儿锻炼悬空过“五彩桥”,展示幼儿的臂力以及难度较高的平衡动作,锻炼他们勇敢、顽强的意志。为了满足幼儿提高综合运动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需要,我们还设计制作了廉价的可拆装、拼搭、组合的长短不一的竹梯、竹筒、木凳、木块等,让幼儿通过协商、合作探究组合各种玩法,体验战胜困难所带来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