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幼儿园现代体育课程模式的探索
发布时间:2009-07-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体育幼儿园现代体育课程模式的探索

 

  一、幼儿体育课程的提出及研究目标

    1、幼儿体育的意义

    幼儿体育是按照幼儿年龄生长发育的特点与基本规律,促使其身体的生长发育,机体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教育。

个体发展过程中,生命的健康和存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基础上。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亦正是建立良好物质基础的关键期,世界各国幼儿教育,均十分重视幼儿的健康,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把体育与音乐作为教育内容,他说:“吾侪素持之教育计划分为二部,一为体育,专司人身之发达与孱弱……音乐与体育并重。”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说“最重要的是父母们应首先注意保持其子女的健康,因为除非他们生气勃勃而有力,父母们难能成功地把他们培养起来。”现代教育研究也十分重视体育以及体育在促进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克罗韦尔说“动作是智力大厦的砖瓦。”根据专家研究结果其一般趋势是人的年龄越大,运动形式越简单,两者之间相关程度也越低。就幼儿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尤其是年龄越小,相关程度也越高。日本专家学者对4~6岁幼儿教育的研究也表明:凡运动能力发展良好的儿童,其社会性的发展也好;相反运动能力发展较迟的儿童,其依赖性强,社会性欠缺。其次运动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形成幼儿健康的“自我意识”,成功的体验,能使幼儿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自信和独立。运动能促进幼儿健康,幼儿需要运动,健康的幼儿永远离不开运动。法国著名医学家蒂索从医疗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运动能代替任何药品,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近代生化研究确认,运动能使人心情开朗,精神振奋,积极愉快,即使遭受挫折困难,但由于克服困难后的成功感,将获得精神上的喜悦,因而会分泌一种〖B内啡肽(B-endoyphin)〗的荷而蒙,这种荷而蒙是脑内吗啡中最有效的物质,是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促进人心智和心灵的力量,能驱动免疫系统,增强健康。故形成古今中外均重视体育。

    1989年5月,国家教委又正式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将“体”的位置排在首位,再次重申了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体育幼儿园的性质

    以体育命名的学校、幼儿园或班级,在我国已有所兴办。一九九三年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和虹口区体委根据本园的地理位置,利用虹口体育场的场地和体育师资的资源,与上海市儿童世界基金会联合创办上海市虹口区体育寄宿制幼儿园。开创了本市跨局联办特色幼儿园的先河,为体育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工程化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幼儿开展体育活动、体操、游泳、球类等启蒙训练创设了良好的物质、师资为开展研究提供了条件。体育幼儿园在全面实施、切实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基础上,它要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体育为切入口,充分发挥体育在幼儿教育阶段的独特作用,及对幼儿进行早期的运动潜能开发,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文明乐群的有用之才的起始,并从中发现体育幼苗,为少体校输送苗子,或使这些孩子将来在小学成为体育活动的爱好者、体育骨干,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3、需要弄清的几个问题:

   (1)全面发展与过早定向

幼儿全面发展亦可说是幼儿素质教育核心,素质不仅是指体质、品德、智力、知识等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人的整个内在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是人外在行为产生的根本,它是先天自然素质和后天在社会文化两者影响下的合金。当前素质教育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为二十一世纪的需要,为人的后继发展奠定基础。

定向教育可以理解为指向属于促进人的个体某一方面独特、专长方向为主发展教育。幼儿阶段各方面素质培养可塑性大,身体结构尚在生长发育之中,天赋、能力、兴趣、爱好处于初显阶段,亟须充分培养,重在唤起人的天赋,发展人的天性,开创人的智慧。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在教育活动中实现,只有在活动中,通过外在影响才能内化成幼儿的人格、能力和素质,过早定向将有碍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运动潜能开发,单项技能启蒙训练并不意味着以专长方向为主定向发展的教育,而是为幼儿营造活动环境,让幼儿有显露先天素质和兴趣爱好的条件与机遇。

   (2)身体全面素质提高与单项体育启蒙训练

幼儿体育重在全面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单项体育技能训练是融于各项体育活动之中,体育幼儿园应有别于早期运动员化训练,而非过早定向,只注重某单项的技能启蒙训练,是充分为幼儿体育活动创设各种条件,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对各种体育运动的兴趣,开发幼儿早期运动的潜能,提高身体素质,使身心得到活泼健康的发展。体育幼儿园的创办,也引起了不少幼教专家的争论,*1主要焦点是这种早期专项训练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否有不利的影响。而这些体育项目如体操、舞蹈,尤其是(女子体操、舞蹈基础)专门人才的培养,有关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培养专业人才——“在六岁以后开始学习,巳经为期太晚了。”而他们又是社会文化的需要,怎样从专业定向训练,转向适合体育幼儿园幼儿期学习与训练,这些问题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仅为此提供一、二实例作参考。

作为体育幼儿园的体育课程是幼儿园总课程中的一个子课程,其办园功能不但是为了丰富和扩展健康教育的途径,也是以体育为特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一个渠道。同时也将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性的、雄厚的基础。

以上设想拟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探索。

    4、课程研究目标内容:

本研究力求为体育幼儿园提供开发幼儿早期运动潜能,培养幼儿体育兴趣与能力,满足幼儿某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提供适合体育幼儿园幼儿特点的体育课程研究作参考。

  (1) 探索体育幼儿园体育课程的现代化,构建课程目标、内容、组织方法、评价等适宜模式:重点就怎样融非智力因素培养寓体育活动之中,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理好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诸方面的关系。

  (2) 探索一些适合幼儿发展的专项体育技能的启蒙训练的特点、过程、教材、要求等以及怎样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广泛兴趣。

二、课程的理论基础及其框架结构

    1、 理论基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很大。他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认为:儿童智力起源于动作,通过动作组织结构的不断分化,组合 与协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化,即人的思维是通过感觉与动作的内化而来的,幼儿的动作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幼儿智力发展的指导。认为儿童有其最合乎自然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步骤,这就是主体主动地适应环境、主动地同化和顺应外部世界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构起来的。体现在课程上,皮亚杰主张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儿童能够同化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儿童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自我指导和自我调节)主动地获得发展。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儿童观是一个人哲学观的集中体现,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回避,课程的目标常常和儿童人格的健全以及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相联系,在课程中表现为儿童的地位不同,课程的目标也不同。在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领域,都无可避哲学价值观的问题。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就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和“体育动作技能”都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但在这两者间,我们更强调哪一个?如果强调教幼儿体育动作技能,则必然要把学科内容作为重点,诸如体育动作技能等。如果我们强调幼儿发展,则必然会更为重视体育活动作为发展幼儿的一种工具的价值,重视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经验,相对来说不仅仅只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

    本着教育职能要帮助人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变化的和变革的时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科技化、信息化,“知识的爆炸”使知识量激增,信息传递更加迅速。日新月异的变化导致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幼儿园的课程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要适合21世纪科学技术推进世界加速前进,瞬息万变的时代。正如美国著名社会未来学家阿托夫勒预言“巳经到了我们想象力跟不上的程度”,课程必须改革。在课程上就目标而言:过去的知识技能本位的课程目标巳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体育目标应拓展至促进人身心全面健康。就内容而言:内容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与儿童发展的必然结果。课程必然要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从日益增长的知识总量中,精选出最符合现实社会要求的知识内容。充分地、科学地开发幼儿潜能。就方法而言:教师单向地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方法巳不能适应幼儿的知识面和求知欲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必需选择一种新的,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方法。就评价而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2、幼儿园课程:

    课程——是*3“通过有组织地重建知识和经验而得到系统阐述的有计划、有指导的学习经验和预期的学习结果,在学校的帮助下,推动学习者个人的社会能力不断地、有目的地向前发展”

    幼儿园课程——*4“是为幼儿精心选择和组织的学习经验”。所谓经验,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客观存在于幼儿之外的知识和幼儿主观自身内在的要素,两者必须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才能内化为幼儿具有的经验。课程是关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一个系统,它是各种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是作为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而反映教育目的、有计划及其展开的过程。幼儿体育课程是幼儿整体课程中一个子系统既有独特任务的隶属于幼儿教育的总目标。

    现代幼儿园体育课程——现代体育功能的内涵巳超越自然体育含义,它不再仅仅停留在“促进儿童体格正常发育,锻炼幼儿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上,要求体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不局限在身体健康,同时要促进幼儿社会化过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幼儿个性品质、体美融合。体育功能离开认知、情感、个性品质,如相互割裂将收效甚微。现代幼儿园体育课程要适合未来社会需要,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上也必须从“传递”转为“创造”。从“继承昨天”转为“对应明天”。同时顺应科学发展的一种综合化、多学科交叉趋势,如全世界所有重要的教育方案都是由那些兼顾儿童身体与精神两方面发展的要素组成,因为实践上这两者是无法分开的。

    3、课程研究框架结构:

课程有四个要素即: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评价。

课程的目标:是对预期各阶段教育结果所作的总结性表述,应该追求哪些目标。

课程的内容:选择可能有助于达成这些目标的学习经验,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材料和主要媒体。

课程的方法:是完成教育任务达到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如何组织学习经验,以使教育更有实效。

课程的评价:是对课程实施过程和终极效果的全部审核过程,评价学习经验的效果,是一种对现代化的教育成效考察的方法。

    4、幼儿园体育课程编写的教育原则:

    ①  整合性原则:课程目标应力求与本国、本地区教育与现代教育原理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实施过程中体现课程不同层次目标(长期目标、中期年龄目标、近期目标及某一活动具体目标几个层次)及不同练习(专项训练与基本动作发展)之间整合,使目标流程中各个环节,彼此间运作中处于紧密相连的状态。同时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目标、要求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实现幼儿“完整学习”,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相互发展。教育应重视个体发展的需要,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整合的“全人教育”。

    ②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幼儿体育活动与身体锻炼中,应该使幼儿身体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以及各种基本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协调的发展。人体是在大脑统一支配、调节下的有机整体,人体的各个部位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以及各种基本活动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注意幼儿身体、心理的全面培养与锻炼有助于使幼儿各个器官、系统机能活动协调,共同提高,最终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形成幼儿良好个性品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任务,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这就必须贯彻全面发展的原则。

    ③积极性原则:积极性原则要求重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增强幼儿主体意识与能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获得经验,让幼儿在稳定、愉快的情绪中,形成快乐——兴趣。同时注意每个个体的情意侧面,让幼儿在自主、自由地参与各种活动,以及能引发幼儿创造性的玩法(及探索法)。遵循当“一个人想要或需要学习的时候,真正学习才会发生”。教师要精心选择提供幼儿所感兴趣的、符合课程目标、要求,有助于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④面向全体、促进发展原则: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身心和谐地发展,即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编制课程的一个基本原则。

   三、研究策略和研究历程

   ☆长期目标

   1.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 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开发幼儿的运动潜质,提高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 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学习一些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专项体育技能如游泳、体操、或球类和棋类等。

   4. 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遵守规则以及能大胆、勇敢,有竞争意识、有信心、敢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5. 萌发幼儿对体育美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年龄目标

   中班体育课程目标

   ⑴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提高身高、体重的达标率,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降低发病率.

   ⑵培养幼儿喜欢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提高适应集体生活和交往能力。

   ⑶发展幼儿走、跑、跳、平衡、操等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素质,鼓励幼儿坚持参加专项体育活动,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⑷ 促进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情绪愉快、精神饱满、乐于表现。培养幼儿遵守集体规则。

大班体育课程目标

   ⑴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形态和体态的完美水平。

   ⑵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教师引导下,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有追求、有向往。

   ⑶体育活动中基本动作正确、自然,灵活协调,初步学会一些专项活动技能,发展体能。

    ⑷在活动中锻炼幼儿勇敢大胆,敢于竞争、有信心克服困难,胜不骄,败不馁。积极向上等主体意识和集体意识等良好品质。

   四、组织形式:

   ㈠日常锻炼——基本动作练习、基本体操练习、游戏活动。(内容、要求、形式)

   ㈡专项锻炼——游泳要求、体操要求、乒乓球要求、围棋。

   ㈢具体组织形式:

   ㈣见课程☆具体组织形式:

   幼儿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安排

   日常

   定期

   专项训练

   户外活动

   远足

   汇报

   交流观摩

   游泳:每周四次,每次1至2 小时;

   体操:每周四次,每次1至2 小时;

   围棋:每周四次,每次1至2 小时;

   乒乓:每周四次,每次1至2 小时。

   早午操

   区域活动

   自由活动

   散步

   远足    

   每学期一至二次

   短途旅游每月 一 次

   运动会每学期一次

   专项训练汇报每学期一次

   各种表演性交流

   观看市区各类运动会

   每天每人参加户外活动三小时

   五、课程研究的策略与研究历程

   ★努力完成我们特色体育活动的二大目标:

全面增强体质和为少体校输送体育幼苗是我们体育幼儿园的二大教育目标。我们几经变更幼儿作息时间, 尽力做到既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以不耽误幼儿园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 同时在招生选材上与教练共同配合并共同商讨训练计划。确保幼儿在科学、安全、合理的体育启蒙教育和训练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使我们虹口体育幼儿园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基地,不辜负“冠军摇篮”的称号。

  ★在选择教育内容方面,化大力气渗透体育运动内容,避免误入单纯进行技能训练的歧途。

   我们努力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 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教材的编配上下功夫,针对寄宿制的特点, 从生活卫生习惯上入手,从所参加的体育兴趣活动如:游泳、体操、球等方面基础知识做起,自编自创了大量的儿歌、故事例:整理抽屉、穿衣、吃饭、盥洗、长大我也当冠军、李宁的故事、乐靖宜的故事。还利用社会背景材料及时编入教材如:八运会比赛情况,利用看电视、训练前后给小朋友们介绍和宣传,还千方百计带幼儿园去八万人体育场体验大型体育比赛的壮观场面,为八运健儿摇旗呐喊。使原来并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小朋友和老师深深地为之感动,而渐渐地成了体育比赛的热衷者,有的还成了不折不扣的“超级小球迷”。幼儿对体育比赛的兴趣很快迁移到了平时的训练活动中,孩子们从不愿意参加训练到积极地学动作、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在不断的失败和成功中,小朋友的内驱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训练也变被动为主动了。

   ★在实施课程的方法上:

   老师们群策群力,想出了不少好方法,并以此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如参观各大体育场馆、观看体育比赛的录像、 与运动员大哥哥、大姐姐联欢、一年二次运动会、参加区、市乃至全国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教学比赛,充当体育比赛的啦啦队,以促进幼儿的体育兴趣,使幼儿在体育竞赛的氛围里,哺育一个个的小球迷和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欣赏者和积极参与者。

   ★ 在选择评估方法上:

   我们的工作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首先,目前幼教界各种各样的课程评估可谓五彩缤纷,有课程评估、观察评估。除了身体形态和运动能力,有可靠的操作定义和常模外,其他的评估都因繁琐、测量不便,或是观察的结果缺乏科学可靠的评分标准。所以,我们第一年制定的评估标准就是在市教科所幼儿观察评估的基础上加以修订的,评估项目高达九十三项,除形态机能等硬指标以外,班主任一面组织教学活动,一面观察记录的困难情况下,其结果是评分数据有一定的模糊性。加上许多评分标准存在不确定性如:一个分数指向多个内容等。也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评分难度。故我们经过二年的实践,发现我们的评估体系注重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而没有重点突出我们体育特色课程的评估项目。 在不断的碰壁和反思中,我们的研究视角放在了健康领域中体育活动这一单项目标上。从这一较小的的角度,深入的研究在开展正常的体育户外活动以外,增设我们幼儿园特有的体育专项兴趣活动,对完成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所起的特殊的作用。在健康领域中对体育活动的评估的基础上,从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制定我园特色体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标准。从而完成了我们以研究课程到研究特色体育活动的转换。

   ★多次尝试排幼儿运动项目进行分班教学:

   为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方便数据的统计),也为了在时间上保证体操班幼儿的学习和训练时间,我们在九六年九月对幼儿分班进行了改革,使原来不同运动项目的幼儿在一个班级学习的分班法,变成按运动项目即:体操班、游泳班进行分班教学的分班法,此实验计划在二年内完成,目的是为了探索两种不同分班方法的差异,辩其利弊。以利不断改进。

   ★加强师资培训:

   引进特色教师,为体操班配备具有丰富体操教学和舞蹈教学经验的教师。以点带面,丰富教师的体育知识,激发教师对体育的爱好,不断提高教师体育教学技能。为完成特色体育活动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有一位教师具有游泳初级教练员证书和游泳裁判证书。更有八位教师、保育员获得了娃娃池的救生员证书。

课程的验证及研究结果儿评估:身体形态、机能、智力、品德。

教师评估: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形成性评价,总结性、阶段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观察记录、教养笔记等形式,进行定期的评价。在日常评价的基础上,二位教师共同根据评价表,一年二次的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评价,总结性(阶段性)评价主要是进行阶段的带有成果性的评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版权所有
园长信箱:zaoyou123456@sina.cn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