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绿色学校>>教育过程>>渗透教育
藻江花园幼儿园环保教学活动设计成长2班
发布时间:2011-09-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蔡冬梅 牟雅静

班级:成长(2)班    教师:蔡冬梅    时间:2010.3

活动名称:

小小口香糖

活动目标:

1结合2010上海世博会,继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使幼儿懂得个人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幼儿基础:

事先了解世博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每个幼儿都吃一块口香糖,并在开课前做自行处理。
2
6张不同处理口香糖方法的图片及投影仪。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处理刚才那块口香糖的。

2、启发幼儿回忆并讨论在哪些地方见过人们吃过的口香糖。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6个小朋友处理口香糖的行为,说一说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A 把口香糖粘到别人身上

 B 把口香糖吐到地上

 C 把口香糖粘到墙上

 D 把口香糖拿在手里玩

 E 把口香糖粘到汽车的座位上

 F 把口香糖扔到垃圾桶里

4、找出正确处理口香糖的方法,并让未吐口香糖的幼儿当场用正确方法处理口香糖。

5、老师介绍关于“天安门广场地面被口香糖污染”的新闻,从而使幼儿知道乱吐口香糖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它会污染环境。

6、结合上海世博会,教育幼儿也要为建设美丽的中国做贡献。

7、幼儿朗诵师生共同创编的诗歌“地球妈妈,我爱您!”

 

班级:成长(2)班    教师:牟雅静    时间:2010.4

活动名称:

生活中的垃圾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中的生活垃圾,使幼儿产生“3R”思想。

2、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幼儿基础:

事先了解垃圾的分类。

活动准备:

1、事先制作“3R”标志PPT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注意观察家中的生活垃圾,以画画的形式统计在一张纸上带到幼儿园。

 

2、幼儿画出自己家的垃圾种类,布置“垃圾墙”。

 

3、说一说在家里爸爸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的。

 

4、请幼儿将自己家的垃圾带来,分一分,看看哪些有用?哪些没用,了解废品的再利用方法。

 

5、带领幼儿将废品放到回收站。

 

6、知道在家中垃圾也要分类放,一些物品可以循环使用。

 

 

班级:成长(2)班    教师:蔡冬梅    时间:2010.5

活动名称:

小猫搬家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小猫搬家的原因,树立保护水质等环境意识.    

2、培养幼儿爬,走平衡木等动作的灵敏性.

3、对幼儿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幼儿基础:

热身运动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自制钓鱼杆,与幼儿人数相等.

2、木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桥)体育器材.

3、电话机(玩具),录音机

4"保护河水,此处严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块.

活动过程:

 

 

 

 

()引导入题:

    1、师问:小朋友,小猫最喜欢吃什么 (小鱼)

    :小鱼生长在哪里 (水里)

    2、师问:老师带小朋友到××河和×河边看到什么

    (幼儿答:河水清,有小鱼,树木,居民住房,×河边堆放垃圾,河水混浊,没有小鱼……)

    3、总结幼儿回答情况,问幼儿,小朋友,×条河边被居民倒垃圾,水变脏了,小鱼没了,小猫钓不到鱼吃怎么办 谁能替小猫想办法 (加以总结)(幼儿讨论:给小猫搬家,买小鱼给小猫吃,爬到树上去让爸爸开大卡车把垃圾运走,找环保叔叔……不让倒垃圾……)

    ()进入游戏活动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河里没有垃圾污染,那里的鱼多,我们先帮小猫把家搬到那条河边去住,好让小猫能钓到鱼吃,小朋友扮演小猫,把钓竿子带上好不好 ()待小朋友的爸爸把×条河边的垃圾运走后再搬回来.

    2、向幼儿讲清游戏规则:玩法:全班分成6,每队人数相等,每队第一个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手拿钓鱼竿,要翻过小山,走过小桥(注意安全)鱼竿和头饰不准丢,到小猫新家后站好(每队前一个幼儿到"",后一个幼儿才能"搬家".看哪队幼儿搬得快,先结束的一队是优胜者,选出前三名)

    3、老师作示范表演后,幼儿开始游戏,不该""的幼儿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后总结发奖,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教者接电话:

    内容:小猫原来的家小河的垃圾运走了,居民们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鱼又游回来了(表扬小朋友环保意识强)

    5、把消息告诉幼儿后,再把""用同样方法搬回去(放音乐,增加幼儿高兴的气氛)

    6、总结游戏情况,出示"保护河水人人有责,严禁乱倒垃圾"的牌子,课程结束.

 

 

 

 

 

 

 

 

 

 

 

 

 

 

 

 

 

 

班级:成长(2)班    教师:牟雅静   时间:2010.6

活动名称:

一粒米的来历

活动目标:

⒈ 使学生了解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农民付出了许多艰苦的劳动。

  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

幼儿基础:

幼儿已经学习过古诗《悯农》。

活动准备:

视频短片:水稻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学过一首古诗《悯农》,一起背诵一遍。

  请幼儿说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二、探究新知

. 初步感知:用电脑点击图片(水稻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学生看图。

. 思考:水稻从播种到收割,农民们付出了哪些劳动?思考后小组讨论。

.小米粒告诉我们,农民为它首先要做哪些事?

教师讲述:春天气温低,农民们为了育秧,比如棉花,他们还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我们知道塑料是白色垃圾,所以农民这时最好采用易降解的塑料做薄膜。另外,用完后要收集起来,不要随便扔在地里,否则就会造成污染。

. 插完秧农民是不是就等着收割呀?

. 插完秧后这些劳动叫什么?是什么季节?

教师讲述: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比如:在施肥时如果施用化肥,一部分化肥会随着雨水流入地下,与地下水混合,这样就会污染水源。所以要尽量施用农家肥,少用化肥,减少污染。另外喷洒农药也会对水造成污染,在庄稼需要用药时最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减少污染。

经过农民们几个月精心管理,水稻终于成熟,农民就更忙碌了,他们忙什么呢?

三、讨论活动。

  你最大的的收获是什么?

  你周围有哪些浪费粮食的现象,你今后应该怎样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版权所有
    园长信箱:zaoyou123456@sina.cn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