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幼儿体育玩具及废纸收集活动
一、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幼儿体育玩具。
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好问、好动,每次在整理孩子的衣服时总能发现孩子们把那些吃过的食品包装纸、盒子等当宝贝似的藏在口袋里,一有机会就偷偷地拿出来玩,发现被老师看见了,马上塞进口袋,把口袋捂得牢牢的。有时候走在路上也会发现有的孩子把可乐瓶放在脚底下玩,又是推它走,又当皮球踢,玩的不亦乐乎,显然孩子是喜欢这些东西的。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东西都被归为废旧材料,所谓废旧材料是指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或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卫生的废品,它们随处可见。大多数家庭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无用的垃圾处理掉,其实,每一种废旧材料对幼儿来说,都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依赖于对玩具的操作,玩具是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它不仅是幼儿体育活动的辅助材料,还是幼儿体育活动的操作材料。如今许多幼儿园的体育玩具琳琅满目,如小城堡滑梯、旋转滑梯、攀登架、钻洞等,它们吸引了许多幼儿参与,但这些这些玩具都是一些高结构玩具,它们玩法单一,且组织集体活动时,又显得人多器材少,要排队等待,影响到幼儿活动的情绪,兴趣也就低落了。况且许多玩具价钱都比较昂贵,这无疑给经费紧缺的幼儿园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尝试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许多体育玩具,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激发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体育玩具的兴趣
兴趣是完成某一任务的必要条件,孩子比较好动,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一天,班上朱鸿杰小朋友拿来了一辆车,那是用几个酸奶瓶做出来的,这个玩具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这个玩具是用什么做的?”“这玩具是哪儿买的?”……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仔细地看着,为了满足孩子们好奇心,我请朱鸿杰小朋友给大家介绍,孩子自豪地说:“这是我爸爸用酸奶瓶做的。”“对了,我们生活中有不要的东西可以用来做玩具。”我边告诉幼儿边拿出了以前自己做的几样玩具,如用雪碧瓶做的降落伞、用盒子材料做成的爬垫等。并当场用可乐瓶和马夹袋做了一个降落伞,孩子在看看、说说、玩玩后一下产生了极大兴趣,都想自己尝试做做这些玩具。
二、挖掘家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体育玩具的资源
1、在收集废旧材料的过程中谋求家长的支持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收集废旧材料光靠老师、小朋友的参与是不够的,只有家长的支持才能使我们收集到的材料面广、量多,所以我们利用家访、开家长会等一切有利的机会动员家长参与到收集的行列中。起先家长也感到很困惑:这些东西要来干什么?有什么用呀?经过我们老师的解释说明家长明白了:“噢,原来这些废旧材料还真有用呀!”这样家长就很积极地配合自己的孩子,积极参与到收集的行动中。我发现有了家长的参与后,收集的材料也比较的丰富了。有各式各样的盒子、旧的挂历、各种瓶瓶罐罐、塑料袋、报纸、蛇皮袋、稻草、废旧牙刷、旧袜子、不穿的毛衣、叶子,水果冻盒子等等。另一方面有了家长支持使收集来的东西做好安全方面监督保护工作也得到了保证。
2、在制作体育玩具的过程中发挥家长的潜力
制作玩具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内心和意志,对于孩子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就充分运用了家长资源,组织亲子制作比赛,让家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创造性,家长的参与性也很强,很多家长凭借自己的职业特点,运用自我优势制作了各具特色的体育玩具。如有的家长是木匠,他们就用木棍做成了小推车,用几根竹条做成担架、竹梯子等等。妈妈的手都很巧,她们用碎布和棉花以及旧毛线做成了小流星球,用夹子和彩带做成了飞标,用碎布条和小海棉条做成的小软棍,还用布和棉花做成了钉在墙上的拳击袋;在服装厂工作的家长利用一些丢弃的边脚料做了小沙包、飞碟、布袋、长绳等。用纽扣、扣眼把几条布棍连起来,做“火车”“推拉车”等等。另有许多家长利用旧挂历、旧报纸纸做了许多房子、小动物玩具……有了家长的支持,孩子们的体育玩具在种类与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多。
通过制作,家长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一起制作,一起游戏,共同体验着收集、制作、玩耍的快乐,家园之间的配合较之以往更为密切,很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
三、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体育玩具要回归生活
“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已经成为教育界这几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声。废旧材料的运用是生活资源的运用,这些废旧材料,都是从幼儿生活中来的,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许多是他们用过的、最熟悉的。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感受,真正体现了教育生活化。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许多家庭会时常添置更换一些家用电器,其包装的盒子都比较大而牢固,于是我们收集来后,用它们做成“地道”、建成“房子”;又如每年的中秋节,许多家里都会有许多精美的月饼包装袋、包装盒,我们收集来把它们当作“建筑工地用的砖”运用于体育活动;孩子每天都喝牛奶,这些盒子稍经加工,便成了体育游戏中 “炸药包”等。 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利用使得生活和学习就这样水乳交融,自然天成地整合在一起。
四、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体育玩具的成效
1、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能力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发现了许多东西以前不知道的一面,如瓶子有的是用玻璃做的、有的用塑料做的,有的瓶子的口是圆的,有的是方的;包装盒子里面的颜色和外面的颜色不一样等等。同时孩子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不仅体现在幼儿园还体现在家里:“妈妈,妈妈,今天红红拿来了牛奶盒子,跟我们家里吃的一样的,我们吃完了也拿到学校去。”“爸爸,爸爸,今天斌斌拿来了一件很小的衣服,是他小毛头时候穿的,那件衣服很小很小的,很好玩的”……孩子们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话题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许多不大讲话的孩子也开口了,这不仅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亲子间的交流。家长也从中更多地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更加关心幼儿园里的活动了。
2、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 因此,根据幼儿的能力,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和玩具,选择一些不是很精细的,容易制作的玩具,为幼儿的创造与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如幼儿把废纸团成纸球,在收集来的盒子上挖两个洞套在脚上走就变成了“大力士”。同时通过幼儿与他人的合作来完成作品,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对制作玩具有更高的兴趣。
3、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通过收集、制作活动以后,幼儿明白了许多废旧物品都是可利用的,因此吃剩下的食品包装袋再也不会被扔掉了,就是用剩的蜡烛油他们也不舍得丢弃,会拿到幼儿园来进行再利用。他们的行为也得到了许多改善,看到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捡起来,平时养成了不乱扔废物的好习惯,珍惜资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也逐渐形成。
4、节约了幼儿园的经费
废旧物品的开发利用,既贴近幼儿的生活,使幼儿能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又充分发挥了少投入多产出的优势与作用,能大大节约幼儿园的经费。我们幼儿园本来想买一个“毛毛虫”钻的玩具,价格要好几千。后来我们用收集来的大的纸盒子做了一个“毛毛虫”玩具,由于我们在制作中在盒子的上面,两旁开了许多“窗口”,在几个纸盒子连接起来的“毛毛虫”玩具中间设计了一些障碍,不仅分文没发,而且比买的那塑料玩具功能更多,孩子玩起来更加有趣了。
《纲要》告诉我们:幼儿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资源,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只要处处留心,一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也能成为很好的活动器材:易拉罐做成梅花桩,摆成不同的线路,可进行平衡练习;把报纸折叠后竖放成“矮墙”,自由跨跳……这些活动器材不但集安全性、实用性、可变性、节俭性于一体,而且让幼儿锻炼了基本技能,增强了体质。我们正是运用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了各种玩具,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为孩子创设了更多更好的锻炼机会,使孩子健康活泼、勇敢自信有朝气。
开展自制教玩具的活动:
(1)各班收集饮料瓶、纸盒(如鞋盒)、旺仔牛奶罐子、酸奶瓶等废旧材料。
(2)进行材料归类、共享。
(3)各班分工合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班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至少一种体育玩具。
(4)制作好之后的玩具年级组共享。
二、废纸收集活动:
废纸变善款,意义至少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益性。常州市将收集起来的废纸变卖成钱,用于救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资助了慈善事业,也推广了公益活动;二是环保性。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变或是个人家庭,都有大量废纸。在现时经济收入条件下,人们是不屑自行变卖废纸的,宁可将其扔掉。这样,势必造成污染。发动大家将废纸集中上捐,不等于减少乱扔废纸所造成的污染吗?
如果不是常州市掀起“捐废纸”慈善旋风一年来的实绩摆在这里,还真想象不到废纸能有那么大的价值和作用。印象中看过一篇报道,说某地举办大型彩票发行活动,有人专门在现场收拾废彩票,然后拖去卖,一天收入可观。这可以理解,举办彩票发行活动,众人云集,没中奖的彩票扔得到处都是,随便扫扫就是一堆,当然值得收集一番,从而卖点钱。平时,这废纸值不值得收集呢?看来是值得的。
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生活条件差,连学习用的东西都稀罕得很,常常是笔、本都买不起,更不要说像现在孩子这样,书包、文具盒、图画笔等一应俱全的。于是,老师便号召我们到处捡废纸,然后集中在一起,拿到街上卖,顺便买些铅笔、本子回来,分发给大家。为了捡废纸,好多同学正常提个蓝子上学,一路走一路捡,有时甚至将大便纸都捡了。一张纸虽微不足道,但在那时,几十张纸凑在一起,就有可能换支铅笔。所以当好长时间下来,老师将同学们捡拾的废纸换笔、本子发给大家,每个人就像得到了重奖一样,带回家向父母炫耀,父母也高兴、欣慰。
如今不同了,国家经济如此发达,百姓生活那么富裕,人们再也不需要靠变卖废纸解决某些小问题了。但没想到的是,将人人用不着、看不上的零星废纸收集起来,竟然可以解决更大的问题――常州市决定用变卖废纸的钱,为15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做手术。这,难道不值得社会各界深思吗?建议各地,不妨向常州市学习学习,也切实开展“捐废纸”活动,共同为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和减污、节约等工作做出贡献。
我们幼儿园大力号召“捐一张纸,献一片爱心”的活动,结合共青团活动,开展了“捐一张纸,献一片爱心”活动,发动家长共同参与到捐纸活动中来。(提出各班的捐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