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蓝藻的爆发又一次向世人敲响了警钟,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作为发展中的人,有权利知道他所处的环境状况,有义务成为美好环境的缔造者和维护者。而小班幼儿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因而,从小班幼儿开始,实施环保教育,使他们具备环保的意识与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一、利用教育活动萌发幼儿环保意识,增加幼儿环保知识。
“太湖水蓝藻爆发,自来水变臭。纯净水一抢而空。”成了无锡人前一段时间议论的最极力的一件事情。而我们的孩子多多少少的也听到,有的小朋友甚至是亲身经历了这一次事件。可见环保的重要性。利用这个资源我们就开展了这个综合活动《臭臭的自来水》。“水是生命之源。”由于和我们的宝宝密切的联系着,所以他们也关注到了。在谈话活动中他们说了许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同时有个别的幼儿也知道了一些关于蓝藻的事情。及时的根据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帮助幼儿整理已有的零碎的记忆,有很好的激发他们保护水的意愿。而在设计节水标记的时候小班的孩子画不出很深奥和丰富的东西来,但是他们讲的却很好,充分的表达出他们的心愿。
垃圾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随处可见。而乱扔、乱倒垃圾的不良行为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幼儿。为此,我们对小班幼儿还进行了《垃圾的产生》、《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家”》的系列活动。通过进行“垃圾”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对垃圾的产生、危害以及有了垃圾应怎样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了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放进垃圾的“家”。在讨论“垃圾是从哪里来的?”的问题时,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抢着发言,说出了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可爱的黄小瑜说出:“我爸爸丢的香烟头就是垃圾,妈妈吃水果时削下的果皮也是垃圾”。聪明的李佳禾说出:“陈老师教我们做手工的时候会有很多纸片被扔掉,这也是垃圾。”细心的姚韵洁说出:“我妈妈在家收拾屋子也扫出很多的垃圾。”快嘴的周嘉仪小朋友说出:“食堂里的阿姨拣菜拣下来的东西也是垃圾。还有别人家里装修丢出来的油漆桶、小砖头和很多的泥!”--当谈到“你看到乱堆放垃圾堆会有什么表现?”孩子们纷纷捂住口鼻、皱着眉头,嘴里还嘀咕着:“脏死了。”“真臭!”孩子们对垃圾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粗浅的认识。当孩子们在回答“有了垃圾怎么办?”的问题时,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送到垃圾箱里!”有的孩子还悄悄把自己口袋里所盛的捡到的废纸条送到了班上的纸篓里。通过学习,我发现,孩子们较之以前更能自觉地保持班上的卫生了,看到地面上的脏物能主动捡起来放入垃圾桶;乱扔、乱捡脏东西的现象明显减少,有的孩子在走廊里捡到垃圾也会送到班上的垃圾桶来,家长也纷纷反映孩子在家中的卫生表现,我们的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利用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
将环保教育与生活习惯的培训紧密结合,是幼儿环保教育的特点之一。我们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教育幼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杂物;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说话、走路轻要轻;爱护图书,爱护玩具;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纸张的好习惯。平时,多组织孩子收集废纸,易拉罐,玻璃瓶,果冻盒等废弃物品,把它们再生利用,做成各种新颖、有趣、立体、直观的玩教具,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减少污染。这些既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环保的基本要求。
三、利用环境创设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墨化作用和影响获得的。试想想,如果一个幼儿园果皮乱扔,到处是脏水、垃圾,家长、老师熟视无睹,孩子耳闻目睹,长大后又怎么会成为一个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人呢?所以,要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两者相互渗透,即在进行各项环境创设时要处处考虑安排环保教育的内容,而进行环保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发挥其特殊作用。我们十分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小班幼儿的特点是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好奇多问,活泼好动。而我们进行环境布置时往往容易以成人的观点代替幼儿的观点,以成人的眼光代替幼儿的眼光,特别是在环保教育时,如果只讲大道理,孩子们难以理解,收不到教育效果。环境创设如何适应幼儿环保教育的特点呢?首先,我们为幼儿创设了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如桌椅、玩具摆放整齐,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同时,对活动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窗台上,设置了养殖园、种植角,让小朋友亲自养殖各种动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在感受了付出时的艰辛,长大后的喜悦时,孩子们会更加自觉地去关心身边的动植物,从而唤起了他们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我们还让幼儿参与“绿色环境”的创设。与幼儿一起利用废物材料布置教室,设计富有情趣的环保标志语,如“花儿好看我不摘”、“嘘!轻点儿”、“不乱丢纸屑”、“请节约每一滴水”等内容的字画,有针对性地挂在教室及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提醒幼儿。
四、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
要使幼儿真正树立环保意识,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共同努力,须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环保教育只有与家庭环保教育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作用。例如:小班社会活动--《垃圾》,提醒家长让幼儿了解垃圾的产生以及危害,并在家里随时提醒孩子把纸屑、果壳等放进垃圾的“家”中;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把家中的垃圾倒入公共垃圾箱,并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寻找垃圾的“家”;还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通过家园配合,幼儿对垃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垃圾的处理也有了初步的意识,并通过自发的行为表现出来。
我们还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外出远足、郊游、参观等活动。我们带领小班幼儿来到小区的公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草地上游戏、玩耍,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享受青青绿草带来的清新空气;同时,我们还带领幼儿参观小区的垃圾场,发动幼儿到小区内拣垃圾;让孩子们谈谈哪里的环境美,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获得人与环境相关的一些基本常识,同时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环保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公民意识,不仅我们自己要意识到,更重要的是要在我们的小公民——幼儿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因此,环保意识应从小抓起,从小班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让更多的孩子知道环境对人的生存有多么重要,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人人爱护美丽的环境,人人为环境的美丽做出自己的贡献,地球在我们的脚下会变得更年轻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