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雷公公敲门
发布时间:2012-06-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云珊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
大班语言活动:雷公公敲门
班级
成长5班
时间
2012.5.29
执教者
王云珊
 
幼儿基础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讲春天里的雷声及春天里冬眠动物活动的儿歌,作品中把春雷比作雷公公,把雷声比作是喊冬眠动物起床的话语。儿歌中语言简练、风趣,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儿歌中还突出了许多动词如:跳、游、爬、钻等。此次教学活动可以结合模仿动物的动作让小朋友们感受快乐,也感受儿歌带来的快乐。因此,活动以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去理解和感受。同时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此活动还能结合早期认读汉字进行。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学习,许多孩子都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儿歌不仅生动有趣,还通过对儿歌的学习,让幼儿认识了一组有趣的汉字,满足了孩子的识字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认读汉字“游”“跳”“爬”“钻”。
2、通过身体表演儿歌中动物出洞的姿态
3、乐于参加早期阅读活动。
活动准备
1、《雷公公敲门》图片一副,青蛙、水蛇、小熊、蚯蚓的小图片。
2、《雷公公敲门》图夹文画面。
3、“跳、游、爬、钻”汉字卡片四张。
 活动流程
情境导入——学习儿歌——表演儿歌——创编儿歌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教师行为
幼儿预设行为
一、情境导入,引出雷公公
 
 
 
 
 
 
 
 
 
 
 
二、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感知动词“跳、游、爬、钻”。
 
 
 
 
 
 
 
 
 
 
 
 
 
 
 
 
 
三、多种形式表演儿歌。
 
 
 
 
四、延伸活动:仿编儿歌中的句子
1、教师播放雷声
提问:听!这是什么声音?
2、幼儿讨论并猜想
提问:雷公公来了,小动物会怎么样呢?
儿歌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 教师完整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提问: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在干什么?听到雷公公的话,哪些小动物出洞了?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排成一列。
3、教师边指图边带领幼儿念儿歌,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跳、游、爬、钻”。
提问:动物们是怎样出洞的?
教师在青蛙的旁边出示字卡“跳”,并提示这个字表示青蛙出洞的动作—读“跳”,并让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感知其他三个动词“游”、“爬”、“钻”。
4、多种形式完整朗诵儿歌
(1)教师念前半句,幼儿念后半句。
(2)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1、教师扮演雷公公,幼儿念旁白。
2、幼儿扮演雷公公,师幼共同念旁白。
 
 
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
课后,我们一起来编一编。
幼儿讨论:这好像是打雷声;像爆炸的声音
 
小动物会躲起来;小青蛙会出来;蟾蜍会躲进洞里;小松鼠会躲在树洞。。。
 
 
 
 
 
 
 
 
 
雷公公在敲门;雷公公在喊小朋友起床;
小青蛙、水蛇、小熊、蚯蚓、
 
 
 
 
 
 
幼儿进行动作演示
 
 
 
 
 
 
 
 
 
 
 
 
 
 
 
 
 
小松鼠、鳄鱼、乌龟、蟾蜍、蛇、蚂蚁、刺猬、
活动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要让幼儿感受春天到来时冬眠动物的变化,理解动词并能灵活地变换动作。同时,本次课程带有浓厚的早期阅读色彩。幼儿的思维主要处于动作形象思维,所以我准备了符合课程内容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采用声音的导入,这样形象生动,让孩子易于理解,同时能产生共鸣。大家一起讨论了雷公公来了,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门,我觉得在这点上,孩子的思维得到了扩散,同时,也带动了活动的热烈气氛,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过程中,我把儿歌完整地讲述了一遍,幼儿初次听了就能收集到重要的信息,结合图片我帮助孩子们整理出了小动物出场的顺序,但是,在这个步骤中,我应当在后面再进行一次总结,给孩子们一个正确的出场秩序,这样也能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儿歌。在动词的学习,动作的表演过程中,可能我无意识地给了孩子很多隐性的示范,这样就框住了孩子的思维,在这个方面,我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多加注意。在分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积极,我还可以让孩子一起来扮演角色,这样做到时刻把孩子放在首位,减少等待的时间。在活动中,我也有些细节上,需要注意,课后老师们也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会认真的思考在下次活动中做得更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版权所有
园长信箱:zaoyou123456@sina.cn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