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基础与教材分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自己自主观察、猜想、操作、探究了解新知,理解内化。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与别人的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且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如:8:00入园, 4:00 离园 … 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知道时钟与人们生活、学习的关系,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钟一只。
2、ppt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1、钟表展览会。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将举行一场钟表展览会,你们带来了许多漂亮的钟,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钟,请大家来欣赏吧!
2、参观后,师提问:你觉得哪个钟漂亮?钟有什么作用呢?
二、自主探究,认识钟面。
1、自主观察,合作学习
小朋友拿出学具钟面,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钟面上有些什么?和好伙伴说一说,分享你的发现。
2、汇报发现,简单认识钟面。
认识1-12
认识时针和分针
3、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猜想:孩子们,时钟和分针它们一个高,一个矮,你猜猜看,它们俩谁跑得快呢?(让幼儿自由地猜想,教师并不肯定,也不否认谁的猜想)
教师操作钟面学具,模拟时针和分针赛跑的情境,看谁先回到起跑线上。
幼儿思考:刚才老师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小结得出结论: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寻找规律,认识整点。
1、你们看,当时针指向数字1,分针指向数字12时,表示几点呢?(表示1点)
2、教师继续操作钟面:好,我们再转动他们俩,又转了一圈,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表示几点呢?(时针指向2,分针指向12,表示2点)
3、幼儿自主操作,分别拨出3点,6点,8点,10点,12点。
4、师幼总结:当分针指向数字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数字12就是12点。
5、巩固练习,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四、拓展延伸,游戏互动。
请幼儿说说,几点钟,明明在干什么?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讲游戏规则。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初步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及它们的运转规律,以及认识整点。我主要通过让幼儿自己自主观察、猜想、操作、探究了解新知,理解内化。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与别人的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身心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次活动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幼儿自主观察的时间太短,没有充分感知钟面上有什么,便急急的收了起来。对于钟面上有几根针的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活动中为了避免提及到这个问题,我忽略了孩子们的疑问,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应该告诉孩子们到底有几根针,正确的面对这个问题,至于涉及到秒针及定时针的时候应该清楚的告诉他们,这些针的名字。 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