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幼儿文学领域的蓬勃发展,幼儿文学作品产量猛增,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繁荣景象。目前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为幼儿园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课程内容的自由权与自主权,因此更多更新的幼儿文学作品走进幼儿园课程就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分析幼儿文学作品在幼儿园课程中地位,探讨幼儿文学作品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以及音乐活动、社会活动、单元主题活动中的运用。
关键词
幼儿文学作品,幼儿园课程,更好地运用
幼儿文学颇具审美上的丰富涵义,那变化无穷的幻想、无所不在的夸张、奇妙独特的象征、稚拙纯真的童趣,常令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因此教师应向幼儿传播幼儿文学,积极主动地利用幼儿文学进行教学和游戏活动本应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纵观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现状,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文学的概念、功能、表现形式等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教师不能把高质量的幼儿文学作品运用于课程中,往往只在语言活动中,才开展幼儿文学作品教学,选择以儿歌、童话为主,对其它的如散文、戏剧等体裁涉及不多,使幼儿接触到的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十分有限并缺乏时代性和多样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语言和理解”,在指导要点中特别强调“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经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为贯彻落实《纲要》,教师应通过挖掘文学内容、丰富文学内容、整合文学内容,使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学文学、用文学,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能力、文学修养和综合能力。
一、幼儿文学作品在幼儿园课程中地位
(一)幼儿文学作品概念及其种类
幼儿文学作品是专门为学龄前期的儿童和学龄初期七八岁的儿童所创作的文学,它是适合幼儿欣赏的文学,是幼儿的重要精神食粮,是幼儿生活体验的温床。幼儿文学是幼儿读物中的一个种类,它故事性强,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深受小读者欢迎,因而在整个幼儿读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幼儿文学主要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描绘,帮助幼儿认识客观的事物,使他们开阔眼界,发挥想象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幼儿文学的体裁主要有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文并茂的图画书、幼儿散文、幼儿戏剧等。
(二)幼儿文学活动的功能
幼儿可以通过学习幼儿文学作品,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1.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发展。因为,幼儿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内容涉及的领域广泛,而且具体形象,有自然科学、人文知识、社会情感等,具有丰富儿童认知的功能。有些幼儿文学作品能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情感,幼儿学习时,就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他们的情感技能,对幼儿认识自我及人格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且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可以说,幼儿文学在学前儿童的思想启迪、情感陶冶、意志品质培养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各方面都有着特定的作用。
2.体、智、德、美的发展。因为,幼儿文学作品作为语言表现形式,其语言优美、规范、丰富,具有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的功能;有些幼儿文学作品还蕴涵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哲理,具有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和哲学启蒙的教育功能;还有的幼儿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丰富的体裁表现,优美的意境展现,生动有趣、诙谐幽默,幼儿欣赏、阅读后身心受到愉悦,带来美的享受。幼儿文学充满想象和幻想的色彩,幼儿在童话世界里尽可自由翱翔,对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在语言学科活动中学习幼儿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与幼儿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将伴随他们一起成长,却一直没有成为幼儿教师关注的对象和幼儿园活动的主题。让幼儿文学走进幼儿园,并有效地运用到幼儿园课程中,这是一个原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而如何让幼儿离文学大花园更近一点,真正嗅到文学的芳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领。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又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我园园本课程以“嗅嗅文学的香味儿”为主题。无论是幼儿园内,还是孩子们自己的教室里,都为孩子创设了类似“书香门第”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们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爱看的书籍,一下就能嗅到清新的文学气息。教室走廊内还设立了“亲子共读区”,孩子们纷纷把自己心爱的好书都带过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并利用爸爸妈妈来接的时机让他们和自己共同阅读图书。此外,为了让孩子们更多更深入地接触幼儿文学作品,在我园教师的共同商讨下,提出了四大举措——“日有所诵”、“图书漂流”、欣赏“幼儿园篇”、“家庭篇”。“日有所诵”是每天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如晨间谈话、饭后散步等,让幼儿听听、诵诵一些儿歌、诗歌等,每天都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图书漂流”活动是由教师放漂精美图书,让孩子和父母回家共同阅读,并写好各自的漂流感言和漂流寄语;我们的“家庭篇”和“幼儿园篇”也是由老师精心编辑,通过家庭和幼儿园两大途径让孩子更好的享受阅读。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作品,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以上四大举措的实施基础是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有很多,但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幼儿。这些举措中,“图书漂流”这一项是深受小朋友和家长共同欢迎的,我们选择各种优秀的绘本,为亲子共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在选择绘本作品时,首先考虑的是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今年带的是小班,小班的孩子需要的文学作品情节不能太复杂,对话要多,重复的语言要多,孩子在反复刺激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释放和满足。如系列绘本《可爱的鼠小弟》是一个典型的适合小班年龄段幼儿阅读的作品。这套绘本文字简洁,图画简单幽默,讲述鼠小弟幸福的日常生活,就像小朋友们平日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一样,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情节性和想像力、表现力都很强,充分体现了绘本的魅力。它不仅仅给孩子以无尽的乐趣,其价值和意义完全超越了儿童和绘本的范畴,对任何大人而言,这也是一套开卷有益的书籍。
(三)挖掘和落实作品的美育资源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丰富的美育资源,在我们反复多次的文学美育活动中,我们看到这些资源的获得,有的可以通过教师讲述或借助教玩具就可以直接感知,有的需要教师以幼儿理解的方式向幼儿分析介绍,有的目前幼儿还不能理解,但可以有机渗透于某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但无论是那种方法方式,都应该注意幼儿的审美特点,遵循审美原则,以情染人,才能有效地落实美育资源。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作品的趣味性,促使幼儿获得审美愉悦。趣味性还体现在教师要引导孩子发现作品中有趣的语言、情节和形象,以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如《野猫的城市》,有趣的内容很多,就拿“目瞪口呆”这个词语来说,词语找出后,我们就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来理解,孩子们有的会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直直地站在那里,有的会“啊”地一声跌坐在椅子上,有的脸上则露出不理解的表情等等,兴趣很浓,不仅理解了词语,也理解了词语塑造的形象,更是发挥了想象,获得很大的审美愉悦。
(四)让文学充满创造精神
给孩子一点想象的空间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孩子在理解感知中获得对艺术性结构语言的指示,尝试进行语言材料的想象和创造。不同的幼儿会吸收不同的经验,他们的感官和脑的优势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有些幼儿善于听辨,有些善于观察,还有的善于对自身的运动觉进行控制。这些自然会形成他们自己的独特经验。因此,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是引导幼儿善于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组织这些材料。
1.借助故事情节培养幼儿创造力
幼儿在聆听一个故事时,需要调动想象,在脑海里再现故事所展示的图景。而情节比较特别的故事,似乎更能调动幼儿的想象,而幼儿也会更感兴趣。如《会飞的小青蛙》中的“小青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人物形象。小青蛙要出门访友,却冒失地丢失了写着地址的信封,于是萌发奇想,将信纸做成飞船,将自己弹了出去,开始了一次奇趣的旅行。《梦里的小汽车》的作者,则让玩具小汽车在孩子的梦中长大,变成一辆真正漂亮的汽车,载着这个心灵受了伤害的孩子,经历了一次让他难忘的美好的生活。这一点我从实习中也感觉出来。每次给幼儿讲故事时,如果讲的故事是很平淡的,幼儿就会不耐烦,而当故事情节特别时,幼儿都会很专心的听,并且提出很多不可思议的问题。
多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并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这就可通过语言活动中的创编故事来实现。幼儿在编构故事时,更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按照提供的故事线索用语言来结构故事的图景。
2.借助诗歌句式培养幼儿创造力
诗歌多给人美的感觉,从诗歌中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而更好的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如我在开展中班语言活动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诗歌《家》: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红红的花儿是密蜂的家,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它的语言朴实、浅显易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概括事物的依属关系,诗中大胆的想象一下子调动起幼儿亲切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全新的视角想象周围的世界。在幼儿掌握句式“XX是XX的家”后,教师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仿编诗歌,先尝试着把仿编内容画下来,再交流仿编的诗句。于是聪明的孩子们会编出:蓝蓝的天空是太阳(飞机、月亮、星星、宇宙飞船、外星人、直升飞机……)的家;密密的树林是狐狸(孔雀、大象、大灰狼、长颈鹿、啄木鸟……)的家等等。这正是启迪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潜移默化过程,是开发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方式。
三、幼儿文学作品在其他活动中的运用
(一)在其他学科活动中运用
1.音乐活动
单一的歌唱或音乐欣赏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有些枯燥乏味,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不会很浓厚。要使音乐活动的趣味性增强,目标达成度更高,除了把它作为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我们还可以把幼儿文学作品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借助于幼儿文学作品,把作品融入到音乐活动中,则具有特殊的作用和理想的效果。因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以幼儿的整体发展为中心,通过文学作品与音乐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发挥音乐的感染力和鼓舞性及表达表现的作用,可使幼儿更充分地认知、理解、表达和交流,带领幼儿更快地走进音乐的殿堂,使之情感更快地融入所要学唱的歌曲或所要欣赏的乐曲中。
如欣赏乐曲《动物狂欢曲》,一开始孩子们听这段音乐后并不明白知道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只是听到了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为了让孩子们更快地融入到乐曲中,体验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我给他们创编了一个故事《森林里的动物》,让他们了解到当动物们感到开心时也和人们一样,喜欢叫上自己的好朋友们一起庆祝、狂欢,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由这个故事把孩子们引入到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与乐曲相结合,极大地提高音乐的意境。
2.社会活动
幼儿文学作品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对陶冶幼儿的情操具有极大的价值。幼儿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价值、社会文化意义以及在欣赏感悟、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意义,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认知在社会性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只有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才会表现出稳定性和自觉性。社会认知包括幼儿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环境、对社会活动、对社会行为规范以及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围绕社会认知的内容选择幼儿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丰富幼儿的认知水平,并为更好地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形成优良的社会行为与技能奠定基础。例如中班教育内容——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围绕教育目标“了解社区环境中的主要设施标志,知道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选择了故事《大黄狗进城》。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大黄狗”进城看女儿,了解城市的变化:窄窄的羊肠小道变成宽宽的马路,城市中架起了便捷的立交桥,舒适的生活小区里有了方便的诊所、学校、商店、饭店等。不仅帮助幼儿在有趣的童话欣赏中认识、理解周围环境的巨大变化,而且促使幼儿产生了要探索自己居住的小区、幼儿园周围环境的愿望。
(二)在单元主题活动中运用
主题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丰富多彩。我们也可以围绕主题的设计意图,在开展主题活动前,选择一些合适的幼儿文学作品,引导幼儿欣赏,给幼儿做一些前期的经验准备,为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规则真重要”主题活动中,我们力求通过主题的实施,引领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多种标志,知道其与人们的关系,并能够在生活中遵守规则。围绕该主题的设计意图,我们选择了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作品中描述了兔子先生外出散步,遇到禁止鸣笛、注意火车、禁止吸烟、安全门等一系列标志,由于自己不理解这些标志而做出了一系列滑稽可笑的事情,从而使幼儿轻松认识了生活中的标志,更明确了不遵守规则的危险,有利于“规则真重要”主题的下一步开展。
综上所述,幼儿文学活动是与人的所有活动密不可分的,或者说,早期儿童的所有活动都具有促进语言发展的作用,而不是靠每周几次的语言活动来实现语言发展的。与此同时,幼儿文学作品也不是语言符号的“晶体”,纯净到只有语言符号本身。相反,它是通过语言符号来表现世界的一种艺术形式,一个丰富多彩的有机体,世界有多丰富,它就绚烂多彩到什么样子。还需要强调的是,世界的变化,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多样性进展,无不为语言文学注入生长发展的活力,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幼儿。
参考文献
[1]周稽裘.从理念到行为[M]P145—147.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2]勾真.学前班教育手册[M]P89—95.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3]方美波.幼儿文学作品导引[M]P167—171.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P55—56.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倪敏.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M]P98—102.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P23—28.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