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美术教育于游戏体验之中
发布时间:2011-12-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龚启艳

寓美术教育于游戏体验之中

作者姓名:龚启艳

作者单位: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联系方式:常州市新北区百草苑5号 

邮编:213000  

手机:13506118811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美术教育中如何以游戏的方法来走近艺术大师,提升幼儿的审美需求、提升幼儿的艺术想象能力进行的经验梳理与总结。主要总结了静态展示与动态游戏两种方法,并在每一种方法中都总结的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美术  游戏  艺术大师

正文:

    早期的儿童美术教育,多将提高审美修养,激发绘画潜能、培养绘画人才作为培训宗旨,即“为画而学”的教育观。近年来,随着国外儿童美术教育观的渗入、影响,随着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的提出,“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教育界、美术界比较普遍的观点则认为学习绘画技巧、绘画形式不应是儿童培训的主要目的,儿童画培训应将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根本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要求教学者必须改变培养小画家的教学思维,要求教学者将过去的重画面形式,转变为现在的重训练过程,要求教学者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媒体和多种方法,来满足孩子的需求。特别在训练形式上,要求教学者应充分考虑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力求多样性、新颖性,让孩子在培训的全过程中,充分体味到寓画于乐、寓教于玩。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仍是当今幼儿园教育中的“死角”,一直未被深入挖掘。虽然《纲要》中有提出,但是真正将名画欣赏作为一条主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艺术的熏陶在目前还是少之又少。许多老师认为名画与幼儿 欣赏能力水平相差甚远,孩子不理解,无法取得共鸣,也有的认为最棘手的是如何选材……其实,关键是缺乏指导的方法。陈鹤琴先生主张孩子应在“玩”中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他的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提出:“游戏……可应用于儿童的一切活动……艺术可视为游戏的一种形式,儿童在艺术特别是绘画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内在需要得到真正满足。”《纲要》中也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爱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通过游戏实现了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它具有顺应幼儿发展的价值。

    我园尝试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亲近与理解艺术大师的作品过程中,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静态展示与动态游戏。

一、大师“画话展”静态展示,让幼儿感受美术教育元素

我园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之前,都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在艺术节开始之前,我园都会进行相关主题活动设计,把美术活动及艺术大师的欣赏与模仿放入其中。我们主要策略有三个:

(一)提取名画元素,把平面变立体进行再创造

比如《戴草帽吃冰激凌的人》这幅名画,画面简单易懂,线条清晰,人物在吃神态动作非常生动,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模仿整幅画面,是有点困难的,那么我们抽取了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冰激凌,设计了《冰激凌》这个活动。请孩子们设计不同的冰激凌包装,用纸巾做冰激凌,再上面用不同的彩纸做不同口味的冰激凌。孩子们乐此不疲。然后我们把冰激凌放到以名画为背景的作品展板上,孩子们突然发现,平面和立体的关系以及画面中的人物和自己的作品开始有互动了。虽然我们没有特地上一个活动来欣赏这幅名画,但是由于调动了孩子的天性与情感,孩子们就会主动去观察画面,体验人物的情感。

策略二:以名画为背景,相映成趣,拓展想象力

比如《麦田群鸦》这幅名画,画面用大量的黄色与蓝色对比,来衬托了一望无际的金黄麦田麦田随风摇曳还有成群乌鸦飞舞的壮观景象,但是对幼儿来说,对于这样的景象,特别是城市中的孩子,生活经验还是比较欠缺的,所以我们就让孩子们来想象,麦田中还会有哪些动物?大班孩子有一个综合活动《时钟蜗牛》,孩子在认识时钟的同时还自己设计了蜗牛形状的时钟,我们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小蜗牛放在了《麦田群鸦》这幅背景图上,孩子们突然发现,原来名画也是可以改变的,孩子们对麦田的想象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对作品的情感激发、想象力激发,正是我们美术欣赏中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策略三:模仿名画,多材料尝试,发展美术技巧

我们经常感叹,画名画一定很难,一定和我们很遥远,这是画家才能做的事情。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发现有一部分画家的作品,只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再加上孩子自由想象,活动中无拘无束的天性,反而非常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举例:欧姬芙的作品《那是蓝与绿》

我们尝试让小班的小朋友来进行创作。首先让孩子们思考一下看到了什么?然后老师就开始变魔术了:第一步,让小纸吸点水,用淡蓝色刷底;第二步,用棉签点一下蓝色、绿色和白色的颜料点一点,转弯、转弯再转弯;第三部,用喷壶多喷一点水,这样颜料随着水的流动,晾干后,自然就出现了名画的效果。

二、大师“游戏展”,动态游戏,让孩子在艺术中发展多元智能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避免单一的、被动的训练?如何让美术活动不仅仅发展幼儿的空间智能,也能多途径,多感官地促进其他智能的发展,我们设计了动态的艺术游戏,让空间智能与其他七大智能紧密结合,多角度地欣赏、感受与感悟名画。

我们的游戏策略就是:把意境变成场景,让名画不仅看得到还要听得到、摸得到。

例一:游戏《日本桥》——空间智能、动作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共同发展

名画《睡莲·日本桥》是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幅画比较写实,对于成年人来说,能够感受到画家作品中的意境美,但是对于儿童来说,本身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方式,让儿童不可能一下子爱上这幅名画,儿童需要直接的经验来激发。因此我们针对大年龄与小年龄的孩子,从名画中抽取元素,设计了游戏《日本桥》。

游戏玩法及步骤:

中大班

1、 领钓竿和篮子。 

2、 从摸彩箱抽一张数字,念出抽到的数字,对了就可放在篮里。

3、 拿著篮子先依序排对上桥钓鱼[桥上设定最多5人]。

4、 钓到的鱼放在篮子里,和抽到的数字一样即可过关。

小班:

1、 依序排对上桥,一次限定5人。

2、 看看桥下有什么东西?(鱼、花朵)

3、 将桥下有的,用海绵盖印,盖在画图纸上即可过关。

从游戏玩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同一幅名画产生的游戏,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而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展不同的能力,比如:小班孩子是相同物品配对,大班孩子是点数、配对、而且还要手眼协调地进行垂钓游戏。

例二:《舞蹈二号》——空间智能、音乐智能、动作智能共同发展

游戏玩法及步骤:

1、 亲子一同进入(每次两组家庭)

2、 入区后随着音乐起舞

3、 当音乐停止时,请找出附近的人形

4、 做出跟画中的人一样的动作,即可过关。

    在这个游戏中,音乐让孩子放松心情,自由自在的随之舞动身体;音乐让孩子感受艺术之美,音乐也让大家带来感性的生活经验。在音乐的感染中,孩子不仅欣赏了名画,还同时用身体动作感受了名画中人物优美的舞姿。

以上的尝试,我们是建立在对艺术名画欣赏中,要让孩子有“平等对话”的机会这样的理念之上。‘对话’的涵义既是指一种对话精神,一种指导思想,也是一种具体的指导策略,其核心是一种开放平等的态度。对话不等于“你问我答”,也不等于‘讨论’。在大师的作品面前,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要与儿童形成平等和谐的游戏关系。在轻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艺术游戏氛围中,教师作为儿童的支持者、引导者与欣赏者,不断激发并欣赏着儿童所迸发出的艺术潜能与多元智慧。

在名画游戏中,教师不必以‘对错’的是非标准来评价儿童的认识与感受。而是鼓励幼儿围绕所欣赏的名作尽情想象与游戏,尽可能的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生成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儿童也有解读世界名画的能力与权力,儿童艺术是人类艺术的组成部分,儿童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于家长来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了儿童的艺术世界,从儿童的角度来欣赏艺术。在游戏中,家长只能摒弃“像不像”、“好不好”、“对不对”等评价标准,从而达到了“润物无声,入微有心”的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版权所有
园长信箱:zaoyou123456@sina.cn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