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案例:炫彩卡通
一、主题的产生和背景:
孩子们最喜欢什么?如果你去问小朋友,他们肯定会说:“最喜欢玩和看动画片!”奥特曼、比卡丘、小叮当、米老鼠、白雪公主、孙悟空……这些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动画片中有趣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活泼欢快的音乐,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孩子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卡通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卡通形象的服装、图书、玩具等也成为了幼儿首选的对象。由此可见,卡通已成为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伙伴。常听见很多小朋友在空闲时间聚在一起,谈论有关于卡通的话题,他们对里面的人物和情节津津乐道。追随幼儿对卡通、动画的兴趣,因此我们大班年级组开展了“炫彩卡通”这一主题活动。
二、主题总目标:
1、在调查和统计、收集和欣赏、表达和创造中走近卡通,感受其文化魅力。
2、提高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进一步激发对卡通的喜爱之情,在同伴合作游戏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三、主题网络图
四、主题资源的利用:
(一)家长资源:
1、和孩子一起收集主题活动资料,丰富孩子的相关主题经验。如:填写有关的调查表,收集有关主题活动的操作材料,家长带孩子一起观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帮助幼儿做好记录。
2、支持幼儿收集卡通片及卡通人物的图片、玩具等,带到幼儿园展览、游戏。
(二)信息、物质资源:
1、上网查询有关图文资料。
2、书籍:《西游记》等。
3、音像资料:关于卡通片的VCD和故事磁带。
4、各种可以作为制作材料的废旧物品,比如随手可得的各类瓶罐、布料以及各类纸张等等。
五、主题的环境创设及区域设置:
(一)环境创设:
在环境创设上,教师与幼儿能够共同参与,结合主题的开展不断丰富教室环境及主题墙的内容。各个班级能针对本班幼儿感兴趣的卡通片所布置的环境,有的布置在走廊上,有的是利用公共空间布置的“小小舞台”表演区,有的布置在教室里,还有的布置在主题墙面上。
(二)区域活动设置:
区域名称 |
指 导 要 点 |
语言区 |
l 收集有关动画片的图书、故事磁带,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并会讲述。 l 将制作的卡通形象进行故事表演和创编。 l 将幼儿创编的图画剧本装订成册,让幼儿翻看,熟悉剧本,感受文字。 |
数学区 |
l 投放卡通形象图片若干,进行分类和统计。 l 提供10以内的卡通图片,复习巩固数的组成。 l 填写座位号和演出票的数字,练习找座位,了解行列的关系,巩固对号入座。 |
美工区 |
l 提供各色卡纸、剪刀、胶带、胶水,制作各角色的头饰、服装、道具、演出场景、演出门票、演出海报等。 l 提供油画棒和水彩笔,创编图画剧本。 |
表演区 |
l 提供故事磁带和音乐、头饰、简单替代物,进行表演。 l 为“小小舞台”提供化妆品、道具、服装、演出票等,进行模拟剧场演出。 |
益智区 |
l 提供益智棋“西游降妖”、“龟兔赛跑”及相应的棋子。 |
六、关键活动:
活动1: |
谈话活动:我喜欢的卡通片和卡通人物 |
活动2: |
综合活动:卡通排行榜 |
活动3: |
谈话活动:我最喜欢的卡通片段 |
活动4: |
语言活动:卡通欣赏 |
活动5: |
美术活动:设计剧本 |
活动6: |
综合活动:我们的计划书 |
活动7: |
美术活动:制作道具 |
活动8: |
实践活动:舞台布置及剧场工作 |
活动9: |
表达表现:卡通表演 |
七、主题活动组织与实施:
活动1 谈话活动:我喜欢的卡通片和卡通人物
活动目标:
1、能大方地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所喜欢的卡通人物。
2、会根据同伴所提供的线索猜出卡通人物。
3、能进一步体会动画片和动画人物给大家带来的欢乐。
活动准备:
1、提前把活动内容告诉幼儿,幼儿可以在家中与父母共同做好准备,如: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做几个这个卡通人物典型的动作、说一说它常说的话等
2、收集自己喜欢的卡通片、卡通人物的图片、书籍、玩具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提问: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大家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呢?为什么喜欢看动画片呢?
2、小结:我们小朋友刚才说出了许多喜欢看动画片的理由。原来动画片里面的人物很形象生动,非常的有趣。动画片不仅能让我们小朋友欣赏,还能带给我们小朋友快乐。
二、展示、交流。
1、讨论如何来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1)讨论: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动画片的资料,并且要来介绍一下,你们觉得应该如何来介绍这些资料呢?(幼儿讨论、交流)
(2)提出介绍的要求:上来介绍的小朋友要说一说卡通片的名字,里面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卡通片里有哪些人物。
2、鼓励幼儿大胆来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带来的资料和你知道的,赶快告诉大家吧!
三、游戏:猜猜我是谁。
1、交代游戏规则。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卡通人物?提出回答这个问题的要求:做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让大家猜这是哪一个卡通人物。
2、你猜猜,我猜猜。
幼儿在小组、集体面前说说、做做、相互猜。
四、卡通人物大聚会。
1、根据幼儿的发言与表演,小结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进一步体会动画片给大家带来的欢乐。
2、师生共同把收集来的卡通图片分类布置在教室里。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能大方地与同伴交流自己所喜欢的卡通片和卡通人物,并能根据同伴所提供的线索猜出卡通人物,他们对卡通人物兴趣浓厚,了如指掌。与此同时,幼儿还与自己小伙伴分享了自己收集的卡通片、卡通人物的图片、书籍、玩具等,尽情地体验到了卡通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活动2 综合活动:卡通排行榜
活动目标:
1、在调查的基础上学习、统计、分类,得出本班“最受欢迎的卡通片”的排行榜。
2、能围绕话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提前向幼儿发放调查表,了解幼儿喜欢的卡通片及卡通人物的情况。
2、“我最喜欢的卡通片/卡通人物”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调查表。
1、上星期我们发了一张调查表请小朋友调查:我最喜欢的卡通片/卡通人物。
2、幼儿交流调查表,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片、卡通人物。
二、认识统计表,讨论统计的方法,了解表格中横栏与竖栏的含义。
1、观察认识统计表。
提问:调查表中的横栏有什么作用?竖栏有什么作用?
“我喜欢的卡通片”一栏中我们应该填什么?(卡通片的名字)
“统计”一栏中要填什么?(用“☆”表示统计的人数)
“得分“栏中填什么了?(我们统计的人数用数字表示)
2、讨论:怎样将每个人的调查表统计在表格中,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记录。
如:《西游记》每有一位幼儿提到就在《西游记》的格子画“☆”,再统计共有多少幼儿喜欢《西游记》,用数字等方法记录。
三、统计“我喜欢的卡通片”。
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调查表来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片,教师把小朋友喜欢的卡通片记录在这张统计表上。
四、选出“我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1、出示“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统计表”,明确统计要求。
师:我们以组为单位,一个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最喜欢的三位卡通人物记录,统计下来,看一看小组内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谁?
2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统计情况,全班汇总统计出全班幼儿共同喜欢的卡通人物。
活动反思:
孩子们喜欢的卡通片和卡通人物各不相同,大家各说各的。在老师的提醒下,有幼儿提出可以说出卡通片、卡通人物的名字,大家举手表决;还有幼儿提出来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卡通片、卡通人物的名字,喜欢就画一颗星星,看最后谁的星星最多……经过师幼的共同讨论,“我们最喜欢的卡通片统计表”和“我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统计表”产生了。很快,在孩子们的一番投票后,各班的“卡通排行榜”也精彩呈现。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统计表,并初步学会了分类、统计,从而得到了各卡通片、卡通人物的排名结果。这是幼儿能力发展的体现,虽然其中有老师的介入和帮助,但可以看出,他们正在努力地想办法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活动3 谈话活动:我最喜欢的卡通片段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大家的调查,进行统计、分类。
2、正确使用表格,会与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分类、统计。
3、敢于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前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
2、已经在课前做过“我最喜欢的卡通片段”调查。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次我们班进行了调查统计,我们班最受欢迎的卡通片是《西游记》,那你们知道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吗?(唐僧师徒私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二、 讲述调查表,说说卡通片中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1、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西游记》是一个很长的故事,里面还有很多一段一段的小故事。你知道里面有哪些故事吗?(有大战红孩儿、智借芭蕉扇…………)
这些故事里面你最喜欢哪一个小故事呢?我们已经做过调查了,请大家看着你自己的调查表先把你最喜欢的小故事讲给你旁边的小伙伴们听,好吗?
2、请幼儿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
3、集体交流。
三、统计班里小朋友最喜欢的卡通片段。
1、交代要求。
大家喜欢的卡通片段都不同,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看看我们班小朋友在《西游记》这个卡通中最喜欢的故事是哪一个?
请小朋友选择卡片,写上你自己的名字,贴在你最喜欢的卡通故事中。
2、幼儿自主活动,进行投票。
3、集体统计,得出班内最受欢迎的卡通片段。
四、结束活动。
我们班最受欢迎的卡通片段已经出来了,请大家回去有空的时候再仔细地看看这一个故事。
活动反思:
经过了上一次的统计,各班都产生了一部最受欢迎的卡通片。对于最受欢迎的卡通片段,孩子们又想到了用调查统计的办法来得出结果。于是,我们又发放了“我最喜欢的卡通片段”调查表,在统计结果的时候,孩子们有了上回的统计经验,提出想要亲自参与投票并揭晓答案,于是我们便提供了不同颜色“心形”卡片,让孩子们通过颜色对应的方法来进行投票,最终孩子们自己数票数,揭晓了结果——最受欢迎的卡通片段是《三打白骨精》。根据主题的发展和幼儿兴趣的需要,我们生成了这个活动。因为孩子们之前已经有过调查、统计的经验了,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从交流调查表——设计统计表——分类统计结果,每个环节都显得有条不紊,有序地完成了这次活动。
活动4 语言活动:卡通欣赏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含义和不同角色的特点,进一步掌握故事情节。
2、通过欣赏作品,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活动准备:
故事碟片、投影仪、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完整地欣赏卡通故事片段《三打白骨精》。
请大家一起看看这一集我们班最受欢迎的卡通,一边想想里面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围绕故事讨论以下问题,帮助幼儿熟悉故事。
1、片中师徒四人到了哪里?遇到了什么妖怪?
2、白骨精想了什么办法想要吃唐僧肉?
3、第一次白骨精变成了谁?她是怎么说的?最后成功了吗?为什么?唐僧是怎么做的?
4、第二次呢?第三次呢?
三、角色练习对话,熟悉故事。
现在请我们小朋友来做故事中的人,来学一学他们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四、再次欣赏故事,自由讲述,熟悉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和动作。
活动反思:
这些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形式,他们在听听、看看、说说的轻松氛围中,既掌握了卡通片的故事情节,对里面的人物形象了如指掌,同时,又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5 美术活动:设计剧本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的情节,用连环画的形式创作图画剧本。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创编工作中。
3、在活动中树立自己的信心,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创编、创作的故事。
活动准备:
熟悉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忆卡通片情节。
你们还记得《西游记》这部卡通片“三打白骨精”里面讲了什么故事吗?
二、根据卡通片情节引导幼儿讨论故事的剧本。提问帮助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特征。
1、故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那今天我们用图画的形式将我们创编的剧本画出来。你觉得画剧本要注意些什么事情?
2、你想怎样来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在画剧本时,你觉得哪些很重要一定要画画,哪些不是很重要,可画可以不画?
4、幼儿自由分组讨论,并请代表上来表诉。
5、画剧本时你觉得画几幅图最适合呢?最能将你想表达的内容表现出来?
三、引导幼儿用几幅连环画,表现创编的主要情节。
1、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或自己创编的情节,自由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表现有困难的幼儿。
3、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愿望、自由选择画出原本剧本或创编剧本。
四、作品分析。
教师:请画好的小朋友自由组合,将自己的图画剧本大胆响亮地讲给好朋友、老师听。
活动反思:
主题实施到这里,孩子们对卡通片里的故事情节已经非常熟悉了,他们觉得讲述故事和看卡通片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了。当有孩子提出想要演一演的时候,大家都跃跃欲试。根据他们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我们开始向创作表演迈进。首先便是设计剧本,幼儿心中的剧本各有特色,为了让剧本呈现出最好的效果,我们决定采取先自主创作、再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创作出各班最适合的剧本。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互相交流讨论,画出初稿,再交流再讨论并修改画稿的方式,完成了剧本。
在《设计剧本》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故事的情节,用连环画的形式创作图画剧本,并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创编、创作的故事,充分锻炼了大班幼儿的交流能力。
活动6 综合活动:我们的计划书
活动目标:
1、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在与同伴共同讨论、制定计划中,尝试安排自己的活动。
2、在协商、讨论、分工等过程中提高同伴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已经设计好空白的计划书。
2、已设计过剧本。
活动过程:
一、看剧本回忆并熟悉故事情节。
我们的剧本已经设计好了,谁愿意来说说我们的剧本第一幕是什么?(第二幕呢?第三幕呢?------)
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1、提出问题:剧本已经有了,要表演这个剧本,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幼儿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谁来说说要做哪些准备?(做唐僧衣服------)
4、出示计划书,提出要求:
刚才有人说要做道具,有人说要布置舞台,准备工作有很多,那让我们来进行一下分类,这是计划书,让我们按照类别,把要做的事情画下来。
三、根据讨论及设想进行分类汇总,制作计划书。
刚才小朋友想的都很细致,想到了很多,现在请我们大家按类别把你想到的准备工作画在这几张计划书上。
四、交流讲述计划书,了解相关工作。
1、要做的准备工作都已经画在计划书上了,我们一起看看要做哪些事情。
2、请大家想一想,这些事情你喜欢做哪些,下次我们来做这些准备工作。
活动反思:
剧本设计好以后,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怎样又快又好地完成呢?讨论后大家觉得先制定计划书再逐步执行的办法比较好。于是大家商量讨论着,分成剧本设计、服装道具制作、场景布置、剧本人物等几组,制定各自的计划书。这其中,孩子们的表现很活跃,考虑得也非常细致周到。他们把表演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都列出来了,为下一步的制作活动理清了思路。另外,孩子们大胆地交流讨论也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自主性。
活动7 美术活动:制作道具
活动目的:
1、尝试运用剪、贴、画等多种技能表现各种人物形象。体验制作道具的乐趣。
2、能根据计划书制作需要的道具、服装等,发展动手制作能力。
3、在活动中学习商量,解决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养成游戏过程中与同伴友好合作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串珠、废旧纸箱、彩纸、彩笔等制作材料。
2、道具制作计划书。
活动过程:
一、看计划书,了解相应的道具制作工作。
这是我们为表演制作的的计划书,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道具制作工作。
二、根据计划书自主讨论分组分工。
1、提出问题:
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师徒四人,还有白骨精、老头子、小姑娘和老太婆)
这些人物出场的时候都拿着哪些道具?
2、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分组。
那你想为谁来制作道具和服装?我们今天按人物进行分组,请你们先想一想,你想为谁制作道具服装的,准备做什么,在相关的工作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到那一组去进行分工制作。
3、幼儿进行制作,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
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了,到你们一组后,要和你们一组的小伙伴商量一下怎样分工,然后开始动手制作。
三、幼儿分组分工进行道具及服装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给幼儿一定的帮助。
四、交流制作情况,并整理制作的材料。
1、请幼儿介绍自己一组制作的相应的道具及服装等,并说说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2、请幼儿按人物归类放在指定的箱子里。
活动反思:
在表演的过程中,光有故事人物出场是不够的,相应的道具会让故事人物生动、鲜活起来,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制作道具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孩子们在这里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个干得非常入迷。
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孩子们有时会产生纠纷,有时会遇到困难,但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或协商分工合作,或寻求老师、同伴的帮助,用多种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在这里,幼儿的活动体验与社会性培养达到了有效的结合。
活动8 实践活动:舞台布置及剧场工作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实践等相关活动,增强自主活动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活动,学会有选择地使用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1、彩条、树叶、彩色卡纸、KT板等相关制作材料。
2、相应的计划书。
活动过程:
一、看计划书,了解相应的舞台布置及剧场工作等。
这是我们为表演制作的的计划书,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舞台布置的工作?(挂幕布、摆道具等)剧场工作要做哪些?(设计宣传海报、门票、摆座位、制作座位号等等)
二、根据计划书自主讨论分组分工。
1、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讨论交流。
那你想为谁来布置舞台?谁想来进行剧场工作?请大家先想一想,然后讨论一下,把自己的名字写到相应的工作一栏里。
谁愿意来说说你想做什么工作?准备怎么做?需要什么材料?
2、幼儿分组分工,进行相关工作。
大家都想过了,等一下就可以按照我们的计划书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了,到你们一组后,要和你们一组的小伙伴商量一下,然后开始动手制作,大家要互相分工合作。
三、幼儿分组分工进行舞台布置及剧场工作,教师巡回指导,给幼儿一定的帮助。
四、交流工作情况。
请幼儿介绍自己一组的工作,并说说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活动反思:
舞台布置及剧场工作是表演的基础和前提。孩子们分工合作,井井有条地在完成各自的舞台布置任务。挂背景图、摆道具、装饰道具、制作演出海报和门票以及摆放座位、制作座位号等等,这么多繁复的工作在每一个孩子的努力下,全部都顺利地完成了。
孩子们在这环节中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统筹安排能力,他们遵照自己商量制定的计划书,一步步地去完成各自的任务,考验了他们的细心、耐心和恒心。
活动9 表达表现:卡通表演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表演游戏,大胆对角色动作表情进行揣摩,并通过语言及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会简单的根据游戏的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自己对下一次游戏的改进方案。
活动准备:
1、制作的相应的道具、服装、布置物品等等。
2、已经有表演的人物,并已经进行过排练。
活动过程:
一、表演前的各项工作。
1、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东西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今天就要开始我们的表演了,想一想,在表演前我们还要做什么事情?
2、分组准备。
幼儿根据讨论的情况分组准备工作(装扮角色、布置舞台、贴海报、卖门票、检票入场、对号入座等等)。
二、进行表演活动,其他幼儿观看表演。
三、对表演进行评价,并提出新的建议,为下次的表演打下基础。
1、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运用生动的语言、动作、表情表现角色特征,及时表扬能与同伴积极配合进行表演游戏的幼儿。
2、请幼儿进行评价,并提出新的建议。
活动反思:
表演游戏是以主题高潮事件的形式呈现的。在前期主题活动开展中,孩子已对故事情节有了充分的认识,并逐步产生了表演、游戏的愿望,这无疑是前面主题活动的经验积累,更是在一系列主题活动的最后,帮助幼儿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回顾和展示活动,既引导孩子把已有的经验进行提升,又是对主题活动起着一个总结性回顾的作用,将主题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这其中,孩子们的所有努力都得到了升华,表演的孩子认真投入,把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角色间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观看的孩子虽然没有上台,但这其中也包含了他们无数的智慧和创作,因此活动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成功的喜悦。
八、主题活动总结:
这是一个比较大型的活动,孩子们围绕主题《炫彩卡通》进行了各类型的游戏,收集、欣赏、创作并进行表演,每个环节都让他们非常兴奋。在卡通的世界里,孩子们体验到了卡通带来的快乐,更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得到了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满足。
(一)在主题中培养了幼儿的多种能力。
本次活动最主要的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卡通的信息,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能力。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周围的有利资源,运用了各种手段,如调查“我喜欢的卡通片、卡通人物”以及“我们最喜欢的卡通片段”,孩子发动家长在网上、图书中、图片贴纸中收集到了很多资料,顺利地完成了他们的调查……此外,活动中的商量讨论、分工分组、合作创造等内容发展了幼儿的统筹安排能力、质疑探讨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在主题中整合了各学科的知识。
这一主题中,整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个过程中,既有信息技术的展示,又有绘画的展示,还有语言文字、数学知识的运用,更有表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运用和体现……所有一切,集语言、美术、数学、音乐、社会等为一体,相依相存,融会贯通,各学科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整合。
(三)教师的尊重与支持确立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
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自始至终处于主体的地位,从主题的生成、开展到不断地深入,孩子一直是活动中的主人,教师始终以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支持着幼儿,并在尊重和支持中引导幼儿发展,推动主题的深入。
(四)存在的不足:
1、整个主题活动从准备到实施,对于主题的研讨还不够精细。
2、教师收集资料、解读孩子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