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挖掘“源泉”
——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陈 程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年代,是一个创造的年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年代。江总书记指出: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国家竞争需要创新性人才、个性生存需要创新性人才。儿童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创造力。”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是形成创造力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较之其他阶段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音乐这门艺术学科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载体,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而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的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处。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音乐旋律在儿童心中唤起鲜明的想象,这种旋律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的手段。”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幻想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运用各种途径,实施创新教育。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确定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发展幼儿创造性的前题。在音乐游戏中无疑应以幼儿为主导,可是长期以来,在音乐教学中往往出现错位。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音乐游戏时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关注的是“教什么”,“主体”成了表演的工具,“主导”变成了主宰,教师想好主题,幼儿只好按规定去表演,整个过程教师包得多,干的少,幼儿难有发挥的余地。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被压抑了,而对于发展幼儿音乐能力却只能采取“望天收”的策略。转变观念确定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原来的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将幼儿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改变为一个主观能动的人,更多的为幼儿创造性地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挖掘幼儿的潜能,力求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在老师指导下提高。例如:学习音乐游戏,可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先欣赏音乐,感知音乐节拍、风格、动作特点等,然后要求幼儿按个人的理解自由表现,教师在一旁提示,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质量,发现好的动作及时表扬和推广学习。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音乐表现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使幼儿通过音乐游戏在智力、情感、创造性方面得到了健康发展。
二、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自由、宽松、信息量大的和充满气氛的环境,是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一)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在活动中,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鼓励幼儿利用已经有的经验展开想象,自由的表现。在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尊重幼儿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改变教学计划:在一次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事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和设计了教学活动的内容《小动物找家》,开始我们设计的是让神奇的音乐召唤迷路的小动物。可是在讨论活动中,幼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将这些动物根据不同叫声、跑步的声音分好类,用适合的乐器双响筒、双响梆子渲染其跑和叫的声音,最后教师加上了幼儿的意见,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了。
(二)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
1.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创做活动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在《小熊请客》这个音乐教学活动中,借助小熊等小动物的情节,引导幼儿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幼儿非常有创意,他们用不同的头饰和不同的服饰自己装扮,用不同声音、动作、乐器等表现活泼可爱的小狗、小鸡、小猫,不但丰富了情节,而且还充实了音乐形象。尤其在表现角色的动态上,更加惟妙惟肖,充分的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
2.教师要开动脑筋为幼儿搭建一个能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平台。
(1)班级创设音乐角:为了满足幼儿的唱、跳、演奏、欣赏、表现、创造的欲望,我为他们创设了一个音乐角,设置了一个“我型我秀”表演舞台,并为之配备了相应的表演工具,如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自制表演服装、麦克风等。孩子们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可以自由结伴去那里开展自发的表演游戏。从而为那些有表演欲望的幼儿提供了一个表演的空间。
(2)定期举办小小音乐会:寓学习于游戏之中,为各种能力的幼儿创造表现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个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锻炼、鼓励他们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勇气。
(3)经常进行即兴创作、即兴演奏:训练幼儿运用已掌握的音乐艺术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思维的快捷反应、临场发挥、灵活多变的能力。在尽兴的、自主的活动当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即兴创造的快乐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
3.环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因此要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就必须创设有利于新的环境和氛围。在音乐游戏中,教师要给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宽松愉快并且十分游戏性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志愿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人。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在音乐游戏中动脑、动手,积极去想去做去创新,从而开放自己的思维。哪怕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缺乏逻辑性的“怪”的想法和“奇异”的动作,我们都应从孩子的思维角度去理解它接受它,并让孩子知道你的惊喜和对他的肯定,让幼儿从内心觉得自己做得好,使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产生愉快的心态,激发幼儿进行不断地思考想象和创新,这种思考想象和创新,对幼儿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教育行为 。
(一) 对幼儿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要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要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没有创造思维就没有创造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倾向于教育学生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一个正确答案”的教育观念严重束缚了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那么教师应采取那些积极的教育行为,使幼儿敢于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以提高创造思维的能力呢?
1.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指教师要求幼儿在思维的过程中突破原有知识的框框,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从而帮助幼儿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创造的思维方式;它既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允许幼儿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教师可设计安排浓厚兴趣的问题情境,提出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并为幼儿创设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幼儿自由联想,发散思维,并给予幼儿想的时间。还可利用各种活动方式(唱、说、跳、奏)让幼儿在做中感受音乐,边做边想,在音乐的时间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应一延续性评价、鼓励性评价为原则,根据创编或续编的能力要求,容忍各种不同或不着边际的意见,师生共同评价,分享每个幼儿的创造成果。
2.注重各类创造性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平时教师多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不过多地限制和干涉幼儿。
3.强化幼儿的创造行为: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他们对教师的强化行为十分敏感,在民间艺术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强化创造行为采取了四种措施:第一是言语强化,当幼儿独立地完成了一次创造后,教师积极的鼓励“你真聪明”、“你真棒”、“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等鼓励幼儿的创造行为;第二是动作强化,对幼儿每一个创造行为,教师都给以亲切地微笑动作的鼓励,如:拍拍肩、亲亲脸、拽拽小耳朵、拉拉手等;第三是实物强化,发给有创造行为的幼儿一朵小红花、一件小纪念品或其它的奖品等以示鼓励;第四是特权强化,让某个幼儿在全体小朋友面前展示他的作品,让幼儿的成功感得到体验;幼儿的创造行为是不稳定的,教师运用积极强化给予肯定,才能巩固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 。
个性心理品质在创造性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艺术教育中,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幼儿大胆地对各类歌曲的歌词、歌谱、进行改编、仿编、续编、创编等,鼓励幼儿独立构思自由创造,尽量不与别人雷同,教师则采取多肯定、多认同的态度,鼓励调动幼儿的创新欲望,从而使幼儿的个性品质逐渐培养起来。
(二)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在音乐艺术教育活动中,想象创造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多为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如:全班幼儿群策群力共同创编舞蹈、歌曲等;使幼儿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激发创作的欲望。
(三)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情感能激活大脑接受信息,激发想象,主体只有在去、高涨激情的推动下,才能借助想象思维的力量,冲破既定程序的范例,使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的个性品质。幼儿的成功感得到了体验,从而使幼儿逐渐养成做事能动脑筋,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品质,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通过游戏、发现、探索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教育中,寓游戏于活动中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在音乐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之一。比如:在音乐活动中,我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创造性地表演,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以小班幼儿儿歌表演《我爱我的小动物》为例,我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如:小老鼠、小狗、小青蛙、小马、小白鹅等,幼儿认识的各种小动物,思考这些动物的不同叫声,创造性地创编不同动物的不同的叫声,结合歌曲音乐进行第四、第五……等段的难度,如:歌曲《雪花和雨滴》,它不是简单的动物叫声的创编,而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象情况,创编不同的歌词。在活动中,我让幼儿也以游戏的形式扮演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雨滴或雪花,启发幼儿想象春天的春雨,夏天的大雷雨,秋天的绵绵细雨,冬天的雪花,创作不同季节的雪花或雨滴,使孩子们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他们创编时积极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他们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景中进行创造,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有很大的发展。
(二)发现、探索的方法在音乐活动中又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另一种方法,比如:节奏乐《敲锣打鼓放鞭炮》,我以让幼儿观察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基本动作,让幼儿观察发现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模式,在教师的主导下探索性地把自己创造的动作填放到音乐中,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模式来进行表演,通过幼儿观察、探索和创造性地进行音乐的动作,节奏的练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意识,习惯以及能力和自信心,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效而必要的,从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所在就在于幼儿无任何约束,他可以完全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使一些枯燥的无谓东西,变成有声有色的有情节的东西,让其内容更加丰富、美满。通过教育,也使教育者更加明确,只有从小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的培养,挖掘其幼儿的创造潜能,幼儿的创造性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也使我们看到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不仅关系到幼儿的今后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兴衰存亡问题。由此我们也看出音乐教育,是发展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在效的方法。我们要将这个方法灵活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