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一园两址”管理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汪玉娟
藻江花园幼儿园自创办以来,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在全园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发展势头迅猛。七年内,接连评为常州市一类幼儿园、常州市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社会效益显著,生源连年翻番。
回眸2005,我园生源足,旺盛的人气让我们在倍感欣慰的同时深感幼儿园规模太小。当时,为解决当务之急,我们果断地租下了小区活动中心二楼,满足了三个班100多名孩子的学习需求, 解决了100多名家长的后顾之忧。2006年我园的生源再次爆满,入园幼儿高达520名。而我园的原有规模只有九个班,最多只能容纳315名幼儿。此时我园陷入了声誉好,生源多,但教育空间相对不足的发展困境。
我们如何保证教育质量,留住生源,保持良好的竞争力?正当我们为幼儿园发展所困惑时,教育主管部门,街道政府非常重视,果断决策,将新落成的百草苑小区幼儿园作为我园的东园区,缓解了我园的空间不足,及时解决了周边幼儿的入托问题,为我园规模办园,争创省优质园奠定了基础,更为我园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了再度发展的空间。尤其是街道领导目光前瞻,决策果断,把三井的幼教划分为东西两片,是三井幼儿教育均衡发展、也是推广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一项有力的举措。
常言道:“上下同心,其利断金”。我园在街道领导的正确决策,全力支持,在全体员工的同甘共苦、同心协力下,形成了“一园两址”的办园格局。区、街道政府的重金投入,更使东园区具备了超一流的环境和装备,打造了一所现代化的幼儿园,赢得了同行和家长的赞誉。
一、政府支持 规模扩大 创建成功
我园在2005年被评为常州市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后由于空间的局限,再也无缘创建省优质幼儿园,无法提高办园档次。去年七月,街道领导非常重视,将新落成的位于百草苑小区的幼儿园划为我园的东园区,东园区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 ,户外活动场地面积2200平方米,绿化面积1780平方米,使我园完全具备了创建省优质园的硬件条件。接着区、街道政府重金投入500多万用于东园区的环境建设,125万用于教学装备,建成了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基础设施。幼儿用地、建筑、绿化、户外活动场地、各班活动室、寝室、卫生间、专用室面积设施均达标。有草地、沙地、软地、饲养角、种植园地、山坡、葡萄长廊以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器械等。借助东园区的环境和现代化教育装备的办园条件,同年年底我园顺利通过了省优质园的验收。
二、分析思考 统一思想 同步管理
我们将如何巩固创建成果、如何成为名符其实的省优质园?为保证办园质量,提高指标硬度,我们面对现实、分析原因、认真思考、扬鞭自奋,坚持以开创新局面、开拓新境界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下是我园的发展构想:在“一园两址”的管理中,以“让每个幼儿愉快地获得成功”为总体办园理念,以追求更多的整体办园效应,发挥其个性特征为管理目标,不断彰显其优质教育资源的品牌效应,构建“级部化”的统一高效管理模式。
感悟一:均衡、平等的管理思想
在“一园两址”的管理中,均衡、平等的管理思想起着统领作用,使藻幼的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同等的优质教育。
(一)资源共享 发挥效应
我们现有两个园区,地处藻江社区、百草苑社区,均面对整个三井地区招生。两个园区园舍条件不同,有大有小,有新建的也有老园舍,两个园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突破利益分割的绝对限制,通过内部网络连接,形成一体化管理架构,盘活共享优化使用各种资源,通过同步管理的拳头力量,共同积累发展,增强办园能力,借助强园天时、地利、人和的效应来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目标,提高办园效率、降低办园成本,减轻总的教育投入,彰显藻幼优质教育的品牌效应。
(二)教师配置 课程设置
1、藻幼教师团队整体学历不够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在两个园区均衡分布各年龄段、各职级、各层面的骨干教师,且每年轮岗流动,盘活人力资源,打造一支具有高教育技能的教师团队。尤其是在新开办的东园区,班级规模会逐年增加,教师队伍逐渐扩大,我们必须抓住教师培养,抓住了也就抓住了教育质量,更抓住了幼儿成长的希望,我们要致大力于教师素质化、专业化成长的培养。具体措施:①重道德素养养成;②强制性提高学历;③提高准入门槛;④全方位增强能力;⑤实践中学搞科研。通过以上策略,确保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校园文化的传承。
2、藻幼是美国多元智能学院彩虹屋实验园,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基础和指导,以《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等配套教材为基础课程,实施融基础课程、艺术课程为一体的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促进两个园区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让每个藻幼孩子都享有同等的优质教育。
感悟二:开放、互动的管理团队
在“一园两址”的管理中,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办园质量。
(一)点面结合的管理策略
两园区建立一套精干的管理队伍。行政人员分别担任园长、各园区保教主任等职务,让保教主任既负责本园区的日常事务管理,又尊重各人兴趣、特长,负责一个全园性的项目管理的策略来形成点面结合的管理格局,使其既有园本位的思考,形成个性特色,又树立整体观念,同步发展。
(二)互惠互利的管理方式
为了提高管理效益,大幅度地减少管理层级,由保教主任统整管理园区内所属的课题组、年级组、后勤组等。让一些具备教师资格证,有多年带班经验的事务人员回到教师岗位,精简行政人员,提高办事效率。让行政管理者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把教育的视线投射到孩子的发展及自身的专业化素养上。同时,以一周一次行政例会的形式来整合全园的日常事务管理,研究管理中的问题、困惑,形成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共享经验的团队文化,以此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领导力,确保藻幼既有整体又有特色的稳步发展。
感悟三:富有人文的管理制度
在“一园两址”的管理中,制度的人文性是营造学校文化的基础保障,是各方利益的平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开放校园文化制度
藻幼拥有一种和谐自然的人文环境,积极营造自主、开放、互动的校园文化,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从园风到教风,从礼仪到着装,从理念到行为,将藻幼文化、办园理念、教育观、儿童都一一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藻幼特征,也成为每一个在藻幼工作,进入藻幼的教工塑造藻幼教师形象的准则——做藻幼的人,树藻幼的形象,为藻幼争光。
(二)优化园本培训制度
立足园本培训,不断优化园本培训制度。园本培训分为新教师基础性培训、全体教师通识性培训、潜质型教师专项培训三大类型;培训内容广泛,既有幼儿园团队与教师、课程实施、规章制度等内容,也有教学困惑答疑,实践操作等内容。培训方法多样,有集体性讲座、教育现场,教科研活动等。园本培训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全面性,多元性等特点,极大地加速藻幼各层面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推动教师发展奠定基础。
(三)共享合作交流平台
在“一园两址”的管理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中的独特价值,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
1、管理网络化:建立藻幼教育信息管理平台。
2、信息多元化:借助内网平台,供两园区教师共同交流与分享;进行网上论坛讨论,增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3、沟通互动化:在网页中设立栏目,不断向家长、社会宣传藻幼的教育理念,不断绽放幼儿园活动亮点。同时,大力推进班级网页建设、家园论坛维护,加强两园区班级、家长与社会的密切合作。努力探索在现代化信息网络背景下的多样化、有个性的家园合作新方式。
随着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管理”已被推到了一个决定“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没有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就不能实现以管理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构想。我园多年来致力于幼儿园的管理研究,确立了“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藻幼优质教育品牌”的工作目标,不断挖掘和实践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形成“务实、精细、高效”的管理风格,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一园两址”的管理中,积极探索级部化管理的模式,从制度建设、教学研究、多元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延续和发展,不断成就我园优质的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