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江红仙
内容摘要:人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更加缺少创造。而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创造思维开始萌芽和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好奇、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去想象、去表现和创造。而创造性思维在创造力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儿童在未来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这就使一切有远见的人们都将其发展的目光集注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上。本文以我在教育工作中的一些浅显的亲身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运用理论依据,阐述了创造性思维与幼儿美术的潜在联系。其次,以自己亲身的教学例子和看到的好的教育案例来阐述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力求深入而浅出,突出可操作性。最后,得出结论新时代的美术活动能够极力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幼儿美术 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与幼儿美术的潜在联系
思维是人类进化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表明人类存在的最本质属性。在英语中,“思维”为thinking,它来源于拉丁语tongere。一般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没有思维,人类就不可能认识自然和社会,不可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一切科学的发现都有赖于人们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用独特的思维方法,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并非游离于其它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思维形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其积极思维品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幼儿思维发展的理想目标。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美术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又直观又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美术的教育意义,是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走出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等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运用引导、发现、讨论、思考的方法,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发展需要
大半个世纪以来历史性误会对中国社会、对广大教师影响深远,从一入园就把孩子们置入“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把幼儿美术定位于写实模仿。而且传统美术教学,注重临摹,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常用简化了的图形做为形象表现的模式,偏重教师施教而限制儿童活动,通过临摹灌输给儿童,把学简笔画称为让儿童掌握绘画“词语”。儿童在成长中,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成人先入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就会使儿童形成定势,儿童学会了这些形象公式,套用在自己的画里,就会出现让孩子的思维局限在老师的范画中。模仿画教学在中国大地上如同封建势力一样,已形成稳固的结构。作为新一代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学习《纲要》精神,把《纲要》中蕴涵的基本理念运用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铭记“美术活动要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强调美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伟大科学家爱恩斯坦也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确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美术活动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过程,它不是由教师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操作的活动,它有一定规律,但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应把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作品创作的主人。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积极、大胆的表现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想法,使他们处于主动活动中,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有关“大脑功能专门化理论”也认为,“左脑主要用语言进行抽象逻辑思想(称为语言的脑)。右脑主要用表象进行形象思维(称为图像的脑)。。。。。。”这一发现证实,右脑同样具有优势,同时,许多专家认为,如果人们的左脑与右脑能得到平衡协调发展,人类的创造力、潜在智慧将会得到空前的开发。这些伟人及专家的提倡与脑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研究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美术活动中最大限度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1、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有创造性的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偏离常规模示而感到焦虑和不安,儿童也如此。所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两个条件。学校、家庭应注意创设一种鼓励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心理气氛,不要对儿童的好动、好问行为过多指责,也不要对儿童做出许多限制;应鼓励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首创性、互异性和多样性,使儿童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果一味地限制儿童或以骂、打、吓的方式对待正专心致志于“研究”的儿童,你所做的事不是在教育,而是在摧残他们的创造潜能。例如,成人常问的问题:“你早上是怎么来幼儿园的?”公认的答案是坐车,或者走路等。但孩子却会说,我是爸爸开飞机带我来的。因为在他内心其实是渴望坐着飞机上学的,这在未来也不是不可能发生,是对未来的憧憬,我们应该多鼓励、支持。
2、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育专家认为并通过实践表明,“幼儿都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 况且学龄前儿童的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兴趣是他们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有兴趣才能幼儿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思维,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每个孩子在创作时,都有创造的意愿,创造的思维,创造的能力。只不过因为天资差异的存在,使有的孩子想创造,可结果却和别人一模一样。这时,老师可以运用夸张的语言进行激励,“真不简单呀,你肯定是比他们先想到这个的,你肯定还能更快地想出和他们不一样的东西。”这样的语言会让幼儿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大胆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活动的导入活动,既要形势新颖,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又要容易让幼儿与教师产生共鸣。用语言对他们大胆创作给与支持、鼓励,这不但增强此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幼的语言表达。
3、游戏化教学,吸引幼儿,启发幼儿创造
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如在美术活动《妙妙圆》中,教师启发幼儿运用瓶盖盖印组合来添画各种物品,教师就设置了一个情景“天气晴朗,瓶盖宝宝要出去和小熊玩游戏,它不小心跳进了颜料里,出来以后就变成了许多不同的动物、小花等。”这时,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圆还可以组合变成什么。这时幼儿在不受教师限制,少示范的情况下,都能够将自己想象的东西大胆表现出来。有的将圆变成了太阳,有的将圆组合起来变成了毛毛虫,有的将圆变成了蜗牛等等许多的东西。这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4、提供多种材料,拓宽幼儿的创造范围
工具材料的丰富多样,也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小班用粘贴加水彩笔、棉签、海绵块添添画画、点点翘翘,幼儿感觉画画像在玩,轻松自在。中班孩子小手肌肉开始灵活,用绳子、牙刷、棉签、水粉等工具装饰。大班初步具有控制能力,在选择材料上更具有创造性。如:刮蜡、版画。线描、白描画,油画中油水分离等方法产生了许多具有艺术美的效果的作品。
5、进行积极评价,肯定幼儿的创造思维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艺术创造没有统一的答案。美术造型是人的精神产物,是人表达情感的视觉语言。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也必然有差异。人的美感由于审美观点、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不同,对审美对象产生的审美感受就有差异,美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呈现在人面前,也会引起不同的美感。儿童受不同环境、不同气质和不同教养影响,审美情趣和能力也有差别,美感的差异性是普遍的、绝对的。在美术创造活动中只有强调个性表现,提倡独出心载,才可能促使儿童产生创造力。
传统美术教学还始终强调形的准确度,要求一开始就得画准比例,实际这是儿童做不到的。画得象并不等于画得美,我们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体验、记忆、联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一切感官,让儿童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例如,在画《手印花》时,有一个女孩子用手指印了几朵花后,又用同样的形状添画了毛毛虫、小兔子、太阳等,画面很丰富,很富有想象力。看到这样的画,你会感到孩子的想象世界是多么丰富。对于这个女孩子的作品,我运用了故事讲述的方式作了点评,故事是根据女孩子的创作思维而编的:“太阳公公出来了,他的光芒照耀着大地上,小兔子见了,从洞里跑出来和毛毛虫一起在草地上玩起了游戏。你们看,她把她的手指印变成了许多小动物,有小兔子、毛毛虫,好多好多的小动物,真棒!”她画出了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我给予了小女孩肯定与赞扬,同时我也对其他幼儿说:“我想,你们会比她更会想象,画得更好的。”实践证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评孩子的作品,更有利于孩子接受,也提供了幼儿加大联想的机会。听完教师的评价,孩子们蠢蠢欲动了,都争相效仿,画出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各种形象,我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与创造思维所惊喜,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6、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思考的机会,以及创作的过程。
在幼儿有一定积累和萌发出创造愿望的情况下,因势利导地将幼儿引向创造性表现。根据孩子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孩子的主体作用,以及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做一做、摸一摸、练一练,从而激发孩子创造的兴趣、创造的灵感,逐步了解创造的方法,不仅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和积极动脑动手的习惯,还要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特别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美术活动是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未来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通过美术教学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有效的,是切实可行的,只有放开幼儿的手、脑才能让幼儿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只要有目的培养幼儿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创造思维培养,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使幼儿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地发挥。
参考文献:
2、中国美术教育.2009年4月
3、杜玫.幼儿美术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创新教育丛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6年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