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响幼儿的心灵之弦
----浅谈幼儿有效阅读的指导策略
常州新北区藻江花园幼儿园 籍慧宏
【摘要】:书,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是我们获取知识,伴随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当一段段充满情感、语句优美的文字从老师口中娓娓道来;当一个个富有情趣、生动形象的故事在孩子耳边缓缓流淌时,孩子们心中的弦被拨动了,他们被带往一个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有效地指导幼儿阅读,不仅能使幼儿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开阔视野,扩大其知识面,陶冶情操,还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作为幼儿教师,该如何指导幼儿有效地进行阅读呢?
【关键词】:幼儿 有效阅读 指导策略
“三月里,微风轻轻地吹醒了天上的一片云,悄悄地告诉云一个好消息;云把好消息告诉了小雨点,小雨点嘀嗒嘀嗒落下去告诉大树,树上的小鸟听见了,叽叽喳喳的去告诉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地忙着去告诉蒲公英;蒲公英绽开笑脸,飞去告诉金色的太阳。” “春雨蹦蹦跳跳地来到大地上,敲敲大山,山上钻出了小草;小草挂满了小水珠,好像睁着亮眼睛!”……当一段段充满情感、语句优美的文字从老师口中娓娓道来;当一个个富有情趣、生动形象的故事在孩子耳边缓缓流淌时,孩子们心中的弦被拨动了,他们被带往一个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而优秀的文学书籍则是他们的快乐源泉。
书,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是我们获取知识,伴随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是我们收获成功、收获快乐的源泉。社会发展到今天,幼儿早期阅读在教育中的作用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幼儿期以图画读物为主要的阅读材料,从幼儿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如果能有效地指导幼儿阅读,不仅能使幼儿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开阔视野,扩大其知识面,陶冶情操,还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很有意义的。由于幼儿各方面发育还未成熟,阅读活动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作为幼儿教师,该如何指导幼儿有效地进行阅读呢?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唤起幼儿阅读兴趣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在、有趣、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帮助幼儿建立阅读习惯。[2](P15)
1、首先,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每周组织幼儿自由阅读图书活动。教师根据观察的幼儿兴趣变化和阅读情况而调整更换图书。
2、开展和图书有关的角色游戏,如小小电视的“图书广告”栏目。我用大纸盒做成电视,幼儿主持时说:快看快看,有新书到了,生动有趣,价格便宜,请大家前来选购。”广告节目后,幼儿中就会有人主动看书,很有趣味。
3、班级中设立图书角,并不等于孩子就能坚持有兴趣、主动地去学习的阅读,其中,教师的指导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从孩子的好奇和情感入手,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指导幼儿阅读故事《国王生病了》这个故事中,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孩子看封面猜一猜,这是什么人?孩子通过分析说:“国王和王子。”我故作惊奇的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老师的态度非常影响孩子的情绪,他们马上骄傲地说:“他们戴着王冠。”“他们的衣服与我们的不一样”……中班孩子已经能关注到图画中的一些细节。“那请你们猜猜这本书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国王和王子的事情”“他们国家的事情”……看,小小的封面引导就为幼儿进一步理解掌握故事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埋下一颗爱书的种子,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还会把教师的需要变成孩子的内在动机和需求,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二、提供适合的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多元化阅读材料不仅能较好的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帮助幼儿获取各类信息,而且还能最大限度满足幼儿对不同阅读材料的多元选择需求。此外,幼儿独有的认识特点及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早期阅读活动必须为幼儿提供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
1、选择适合幼儿各年龄阶段阅读的内容材料
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认知特点,因此,再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把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材料自身的特点相结合,挑选相适宜的。选择小班幼儿的阅读材料时,要会侧重于生活类阅读材料,注重选择内容浅显一些的,画面色彩鲜艳清晰的,活泼有趣,背景简单为主的一页单幅的图画书。中班侧重于认知类、社会类的阅读材料,仍以单幅图画书为主要内容,但背景画面要较为复杂些,而大班则侧重于社会类、生活类的阅读材料,以单页多幅画面的图画书为主,但人物形象要突出。
2、多样化的题材
从幼儿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情等,多样化的题材将帮助幼儿获得多元化的知识与多元的情感经验。
3、多样化的文体
幼儿在图画书中阅读的不仅有童话故事,而且有儿歌、童谣,这样可使孩子接触到多元的文化风貌。[4](P60)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的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顺利进行早期阅读所必需的,也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关键。
要指导幼儿“正确”的看书,如不能将书倒过来;知道书有封面、封底;阅读要从左到右、从上而下,用大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从前往后仔细翻看,重视幼儿指认技能的训练,即手指着这个字,眼看着这个字,嘴里念着这个字,脑子记着这个字。还要提醒幼儿看书时要安静、不能打扰别人,对图书要爱惜,不折损,不撕页,不在书本上乱涂乱画;看好后要把书放回原处,要放整齐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就能进行自主地阅读,看着画面讲述其中的内容,慢慢地每个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有效阅读的目的。
四、提供多元化的早期阅读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采用综合教育手段,运用一系列多元化的指导策略。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帮助幼儿习得早期阅读的经验,而且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1、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增强幼儿阅读的乐趣
阅读不是单纯的读书,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让幼儿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如猜测阅读,告诉幼儿故事的开头,让幼儿带着疑问去探索,感知猜测带来的趣味性。表演阅读,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就鼓励孩子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就会乐而不疲。活动最后,让幼儿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在不知不觉中幼儿参与到学习中。故事情景阅读,让阅读的故事围绕着整个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在玩中读,读中玩。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让幼儿参与阅读,如集中式阅读,采取相对集中阅读,教师全面观察多数幼儿的活动情况,予以集中指导。休闲式阅读,采取比较分散、随意阅读的方式,幼儿选择阅读材料后,三三两两、自由、分散的到小型活动区进行阅读,教师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解答、指导幼儿阅读,让幼儿在自主中分享到阅读的无穷快乐。
2、以强带弱相互帮助,生生互动的交流阅读
当然,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想象力极为丰富,但表达不够;有的孩子阅读习惯太差,影响了他的阅读水平。因此,我注意对每个幼儿阅读积极性的调动。[1](P28)例如,在进行《有趣的汉字》主题活动时,我们利用图片、幼儿家中带来的图书和主题墙饰的布置启发幼儿学汉字的兴趣,让孩子有亲身的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阅读的内容。还有在《蝴蝶找花》一课中,我们让幼儿三人一组扮做蝴蝶进行表演。其实,针对幼儿不同水平给予不同指导,是指导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我经常会有意识的让能力强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一起阅读同一本书,鼓励能力弱的幼儿与能力强的幼儿互相交流阅读经验,课余自由活动时,能力强的幼儿还会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进行语言的训练等。
在这样以强带弱的互助方式中,班里逐渐涌现出一批带头阅读,积极帮助同伴阅读的“小小讲解员”,使得孩子们对不同故事的理解力增强了,集体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都有了提升。同伴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阅读氛围正在形成。
3、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动静交替的同步阅读
早期阅读不仅和语言教学活动有关,它同时也渗透在音乐、健康、科学等其它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中。[3](P2)例如,在看完《三只小猪》的故事书后,我引导幼儿一同制作人物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孩子们在这种讲做结合的阅读方式中,不但能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更能体验集体阅读和故事表演带来的乐趣。其次,在学习动词推、拉、拍、摇这些和手有关的汉字时,我用音乐活动《我有小手》来帮助幼儿学习,孩子们在边唱边跳的情景下很快掌握了这些汉字。还有,为了让幼儿学好《运动会》这一课,我组织幼儿在操场上开了一个小小运动会,让孩子们踢球、跑步、跳绳、踩木桩等,通过这些体育游戏,他们学得可带劲了,很快认识了“踢、跑、踩、跳……”还发现这些汉字都有相同的偏旁,明白了“足”字旁的含义,了解了这些都是和脚的动作有关的汉字。
在这些相互渗透的教学活动中,我充分运用了故事表演、情景阅读、动静结合的阅读方法,不仅很好地体现了阅读活动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整合性,更让孩子们体验和感受到了阅读活动的丰富与多彩,得到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同步阅读和学习。
“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它告诉我们幼儿的图文阅读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我们要多从孩子的生活中获取内容,把图文阅读融于幼儿生活,并多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激发幼儿自主地学习,促进幼儿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钱伯斯.阅读环境——大人如何帮助孩子们享受图书.1991
2、朱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陈定儿.幼儿园文学整合教育研究成果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