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新传
常州市新北区藻江花园幼儿园 胡小霞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积极探索,发现有少量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沙子和树枝都可以使水位升高,并从中找到一种能够喝到水的最好方法。
2、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3、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的背景图。
2、每组三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为少。
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一盆树枝、一把小勺。
3、石子、树枝、沙子堆积图。
4、实验记录表。
5、“小博士”、笔。
三、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导入活动。
1、乌鸦飞呀飞呀,又口渴了,这时它发现了小半瓶水。你们猜,这次放什么能喝到水呢?
2、出示小半瓶水。
幼儿猜想:石子、沙子、树枝哪种材料放进瓶中能让水位到达瓶口?
二、实验,并记录。
1、提出实验要求:四个人一组合作,在三只水量(低水量)相同的瓶子里分别加入石子,沙子、树枝,观察水位,并记录水位线;水最终能到瓶口红线的表示能成功喝到水,在相应的格子里打勾符号,不可以的打叉。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水量少的瓶子放了石子、树枝,虽然水位升高,但到不了瓶口,乌鸦还是喝不到水,只有放了沙子,水位能到瓶口,才能喝到水。
4、比较三种材料实验结果的不同。
提问:为什么少量水的瓶子放石子和树枝喝不到水,放沙子却可以呢?
(博士出示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石子和沙子的缝隙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5、教师小结。
师: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当水量少的时候,乌鸦必须放进沙子才可以喝到水。以后,我们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果。下次,老师请你们来讲新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好吗?
活动反思:
乌鸦喝水新传 设计理念 本次活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乌鸦喝水》这个寓言故事。整个活动也是以这个故事引入并贯穿始终的。活动目标的确立是依据《纲要》中指出的:“要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活动中,我把乌鸦在放入三种材料后,找出一种能喝到水的最好的方法作为幼儿探索的关键点。当幼儿力图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情景游戏中体验并获得成功的快乐,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