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
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籍慧宏
一、案例背景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他们是百般呵护,宠爱有加,对他们提的要求更是尽一切可能去满足,当自己的孩子做出一些不符合规则的事、犯一些小错误时,他们都不愿意多说孩子,甚至在别人面前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所犯的错误,正是因为家长的这种举措,现在的孩子在犯了错误后,都不愿意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在很大程度上都选择撒谎或逃避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错误,那么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采取怎样有效的教育方法呢?
二、案例观察记录
从幼儿园小班到大班,扬扬在班上一直都属于各个方面发展得很好的孩子,在幼儿群体中有一种唯我独尊的骄傲感,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是处于“小皇帝”的地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都对他疼爱倍至。即使他做错了事,在家里也没有人对他说任何不是,别人说扬扬不对时,他的家人也不愿意承认,会尽一切能力帮助他掩饰错误,长期以来,他不容许任何人指出他所犯的错误,即使指出来,他也不承认。
扬扬的自尊心很强,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只允许自己犯错,不允许别人说他半点不是,同时,为了掩盖错误而去撒谎,这就是问题行为了。当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不能奏效时,我想到了“惩罚”。在一次手工活动中,扬扬做了一会儿,忽然向我报告值日生没给他发纸,我询问了值日生和他旁边的幼儿,都说发给他纸了,这次我没再像往常那样耐心地询问他,而是告诉全班小朋友,做手工的时候,每个人只有一张纸,剪坏了自己负责。有了这样的前提,扬扬就不能再得到纸,而只能在座位上看别人做手工,以后每当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时,我都采用这种方法去抑制他的不良行为。比如:他在游戏中破坏了“娃娃家”的餐具,但却不承认,我就暂时不让他玩游戏,他只得坐在旁边看别人玩;他撕坏了图书不承认,就暂时不让他看图书;他抢了别人的玩具不承认,就暂时不让他玩玩具。利用这种暂停正在享用物品的“惩罚”,让他充分体验自己的撒谎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三、案例分析
现在的家庭,像扬扬这样一个不愿意面对自己错误的孩子很多,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引起他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呢?
经过我的观察了解,我发现,扬扬除了“自我中心”强以外,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家是三代同堂。在“自我中心期”到来时,多数孩子2岁左右就逐渐融入社会,形成健康心理,但因为像扬扬这样的家庭,孩子出生后往往被整个家庭放在中心位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人的宠爱会强化这种“自我”观念,尤其是受家长过分溺爱,认为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能够得到,别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因此稍不如意又抢又闹,表现爱欺负人、不愿承认错误、霸道等。
另外,孩子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加上年龄又小、知识经验贫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差。当自我为中心意识强时,遇到这些事,他不会想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呢?
四、案例反思
1、家长要调整教育观念,适当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家长不能过分的溺爱自己的孩子,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及时和孩子一起分析出“犯错”在什么地方,告诉他下次正确的做法;当别人指责自己的孩子不对时,家长应客观分析,作出正确判断,不能盲目的帮助自己的孩子掩饰自己的错误,在某种情况下,家长还应及时指出自己孩子的错误,让他能勇敢面对,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逐步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反思,使孩子会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2、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创设情境,换位思考,进行移情训练。
幼儿年龄小,很难体验到撒谎时别人的心理感受。为了帮助扬扬克服不愿认错的不良行为,我利用他喜欢帮助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的这一优点,创设教育情境。当他发东西时,我特意请一名幼儿说自己没有收到,而扬扬来告状时,我什么都没说。当他第二次发东西时,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到第三次时,扬扬便心急如焚地跑来告诉我:“老师,乐乐怎么会这样?明明是他自己不对,他却始终不承认,还说是别人不对。”我的精心安排在扬扬的身上有了强烈的反应,本来为大家做事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可是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反而被小朋友冤枉,扬扬心里觉得很难过。我抓住他此时的心理感受与他耐心地交流,告诉他:“以前你不也是这样吗?你做错了事,从来都不愿承认,还推到别人身上。你想想看,别人会难受吗?”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通过这种方式,让扬扬换位思考,体验到撒谎时别人的心理感受。这样,他不愿意承认自己错误的行为也渐渐得到了改正。
现在像扬扬这样的孩子很多很多,只有家园互补,共同纠正,让孩子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