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藻幼大班组教研活动
2018年10月11号,在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午间时光,藻幼全体教师集中于多功能厅,在大班教研组长孙新娟老师的带领下围绕着益智区域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以问启思——研讨益智区的功能
活动开始,主持人孙新娟老师直接抛出问题:益智区的教育价值是什么?引发全场老师的思考。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孙老师通过对老师们回答的规整,总结出益智区的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幼儿观察能力;二是发展幼儿分析能力;三是促进幼儿推理、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以辩诱学——交流益智区的创设
在明晰了益智区的功能之后,老师们要创设怎样的益智区,才能体现这些功能呢?围绕着“有效益智区的创设”老师们展开了研讨。大班组的老师结合平时创设区域的经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益智区要处于一个相对安静的区域,能够让幼儿安静独立的思考;其次益智区要有足够大的空间(可以利用墙面、桌面、地面)供幼儿操作探索,第三益智区的材料要摆放有序、有效、有层次,便于幼儿取放、适合幼儿的年段、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第四益智区投放的材料要与幼儿的生活对接,让幼儿能够在益智区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以玩促研——展示益智区的材料
大班各班是如何结合数学“标准”投放区域材料的?七个大班的老师分别展示了她们班级最受孩子欢迎的数学材料,并带领大家一起体验了一下。大3班吴莹莹老师给大家展示了“数的分合”操作材料,她通过给操作卡上贴星来界定难度;大7班谢菊老师向大家呈现了“动物影院”,通过操作让幼儿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大1班盛燕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材料:“我的生活圈”,孩子们通过测量来了解学校到常州各景点距离的远近;大4班孙新娟老师介绍了根据游戏“华容道”改编的操作材料,通过视频展示了孩子们玩的现场,并带领大家一起玩了一把,极大地调动了老师参与研讨的热情。透过大班组老师的介绍,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这些材料里都蕴含了《指南》中的相关数学标准。在立足于孩子的兴趣点的同时又提升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副园长李潭老师针对大班组的此次教研活动做了点评。她认为大班组的老师能将数学与游戏、数学与主题、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能将生活中好玩、有趣的游戏改编成幼儿益智区的游戏,充分体现了老师的用心和智慧。她指出后续教师要聚焦益智区内幼儿能力的差异,把这些差异性资源用好,整体推动幼儿在益智区游戏水平的提高。
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的平台,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相信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能让老师们更加走进数学,走进孩子的内心。
(撰稿:盛燕 摄影:盛燕 审核:李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