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幼儿园的各班自然角以及小菜园里绿意盎然,只有旁边的小池塘显得有些落寞。孩子们户外活动经过小池塘时常常会聊起去年秋天收获的荸荠、茨菰是如何的美味好吃。既然孩子们喜欢,何不如孩子们自己去试一试、种一种呢? 真实的生活是有力量的,当孩子们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慢慢模糊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样的学习,对老师和孩子来说变得如同呼吸与说话一样自然,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能让儿童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也能调动起儿童周围的各种力量,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圈,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带给每一个参与者巨大喜悦。3月21日,藻江花园幼儿园大班组的孩子们亲手种植荸荠与茨菰。
看一看、聊一聊——观察荸荠、茨菰
孩子们团团围着地面上的荸荠、茨菰,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讨论了起来。“哪一个是荸荠、哪一个是茨菰呀?” “荸荠是咖啡色的、茨菰是米黄色的。”“老师,荸荠、茨菰是怎么长出来的?”“我们待会儿可以自己种吗?” “要怎么种呢,我好想知道啊?”……孩子们边讨论边仔仔细细的观察着荸荠、茨菰,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两种农作物的认识,丰富了感性经验。
选一选、猜一猜——认识荸荠、茨菰
在每个活动中,我们强调正向激励,以保证幼儿对探究活动充满兴趣。孩子们受到鼓舞,会挑战新的内容、新的难度,持续深入地参与探究活动,增强自信心。“老师,我可以摸一摸吗?”随着吴老师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荸荠、茨菰看一看、摸一摸哦。”孩子们兴奋的每人选择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荸荠或茨菰,坐到了一起开始跟周围的同伴七嘴八舌的发表起自己的发现和疑惑 。“荸荠摸在手里感觉凉凉的呢!”“这个荸荠上面的尖尖角是什么啊?”“荸荠、茨菰是长在哪里的?” 吴老师借着孩子们的问题反问:“是呀,荸荠、茨菰是长在哪里的?”经这么一问孩子们各自猜测着: “肯定住在泥里啊,这还用说。” “不对,我看过的,它们是长在水里的,因为它们是从水里挖出来吃的。”“它们既需要泥也需要很多水,是长在淤泥里的。”孩子们哈哈的笑起来,原来它们的生长地点这么特别,又学到了新的生活经验。
挖一挖、种一种——体验荸荠、茨菰种植乐
种植荸荠、茨菰首先需要土,孩子们结伴开始挖起土来,一会儿的功夫,每个盆里的土已经满满的了。接下来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己心爱的荸荠、茨菰种起来,于是各自找了盆里的一块地,有经验的小朋友已经开始种植起来,有些不会种植的小朋友将经验丰富的张老师邀请了过来,请教张老师如何种。在藻幼,我们与幼儿一起统筹规划创设丰富多样的种植园,并提供适宜的帮助,支持幼儿的实践活动。
搬一搬、送一送——帮助荸荠、茨菰找家
这么重的盆,我们要怎么运到池塘里呢,孩子们开动小脑筋,纷纷商量着,最后决定由大部分小朋友一起合力帮忙抬到水池边,再请来两位老师帮着最后稳定在水里。当看着自己种好的、茨菰终于找到了属于它们的家,孩子们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好累啊,可是我还想在这里再看一会儿我的荸荠。”“我也是,明天户外的时候我要来看一看。”老师把孩子们的这些话都记在心里,藻幼尊重童心,追随幼儿的兴趣,给幼儿多种尝试和实践体验的机会。
等待——我和荸荠、茨菰共成长
小小种植——荸荠、茨菰,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不但认识了荸荠、茨菰,而且能够自主学习种植技能、愿意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本次活动不仅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提高了认知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充分体验到了种植活动的快乐。藻幼每个主题课程的设计、具体实施,都采用了预成与生成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个有层次、有编织感的课程脉络体系。




(撰稿:雍春云 摄像:吴莉樱 审核:李潭)